董福祥的甘军为什么会被解散甘军有做错了什么事情吗

清末中国军队在从团练向新军转变的过程中有一段青黄不接的时期,很多地方杂牌军得以登上历史舞台,最著名的当属董福祥的甘军 。
很多人都不知道甘军虽源自西北,但却脱胎于湘军系统,它是清末西北民族矛盾的产物 。受太平天国和捻军的影响,陕甘地区也活跃着回、汉两股反清势力 。
左宗棠初到西北就意识到许多流民并无坚定的反清意志,可为官府所用,于是招降了汉人义军首领董福祥,并从其十万部众中挑选出五千精干之士,编为“董字三营” 。
董字三营不仅作战勇敢,还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湘军北路军总指挥刘松山因不听董福祥劝阻中了回民义军的诈降计,不幸中弹身亡 。相传刘松山临终前,曾特意嘱咐侄子刘锦棠凡事当听董福祥意见,可见董部在湘军中的地位之高 。
董福祥的真正崛起还要从左大帅“抬棺西征”说起 。大家都以为他老人家真的挂帅西证,其实他不过运筹帷幄而已,真正收复百万疆土的是湘军后起之秀刘锦棠 。
上文所说刘松山牺牲后,回民义军立刻开展猛烈进攻 。刘锦棠以总理营务身份接管大权,并带领众将迅速扭转败局 。董福祥就是刘锦棠亲自招降的,又加之进军新疆要大量依靠骑兵马队,所以他这个出身于西北的汉子才得以进入湘军高级将领之列 。
董部虽已成为湘军劲旅,但仍算不上嫡系 。窜逃至新疆的回民义军领袖白彦虎与阿古柏同流合污,董部中有大量招安的回民义军,他们熟悉白彦虎的作战风格与行事手段,所以董部在新疆一直打先锋,专门追击白彦虎 。
古牧地之战是湘军出关后打得第一场大仗 。刘锦棠以开花炮轰城,董部则潜伏于城下 。城墙缺口一开,他们率先攻入城内,斩杀贼寇五六千人,白彦虎因不在城内才幸免于难 。
董福祥
董福祥部几乎参与了湘军在新疆的所有战斗,每战都是一马当先 。先锋虽难免成为炮灰,但与之相匹配的功劳和荣耀也是最大的 。在西征后期董福祥已经可以独立作战收复和阗了 。
1884年,清廷将新疆设为行省,刘锦棠为首任巡抚 。由于湘军转战西北近二十载,兵员老化,将士思归,但英国、俄国仍对新疆虎视眈眈 。他认为“以甘肃之民充新疆之勇,譬犹使一家之父子自卫其门庭,其俗易安,其情常顺” 。
于是上书朝廷:
“提督董福祥朴讷勇敢,坚忍善战 。自金积堡立功后,随臣转战陇边,荡平新疆南北两路,陷阵冲锋,赴机迅速……该提督生长西陲,于边缴地势贼情,灼见真知 。所部将卒大都关陇土著,习水土而知其心,置诸边要,实堪一面之寄 。”
这样董福祥继承了湘军在西北的所有政治成果,一路扶摇直上 。然而他万万没想到,由于甘军抗击八国联军时表现英勇,清廷议和时为了讨好洋人竟将其革职留任 。
董福祥失势,甘军也随之解散 。深谙权术之道的慈禧为了安定西北,极力拉拢董福祥麾下回族将领,马家军称霸西北的历史就此拉开序幕 。
【董福祥的甘军为什么会被解散甘军有做错了什么事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