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颖|京城风雪“疫线”的志愿场景( 二 )


“以前接种是科兴的,请在这边排队,北京生物的在这边排……”11月3日,在大屯街道育慧里疫苗接种点入口处,等待接种的长队排出了20多米,但在短短十几分钟内,长队已消失不见。这速度,不得不让人拍手称“快”。北青报采访人员注意到,每个流程点位除了有工作人员值守外,还有志愿者在一旁引导,整个过程井然有序。“从开始等候到留观结束,整个过程40分钟就完成了,少跑腿,还不耽误上班时间。”一个刚刚接种完“加强针”的市民感慨说。
北青报采访人员了解到,不仅在大屯街道,在东坝地区,左家庄街道都有这样一支青年突击队,他们用青春和病毒抢时间,他们知道,只有比病毒传播速度还快,才能把疫情防控的主导权和主动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截至昨日,朝阳团区委组织240名志愿者队伍走进社区,共开展服务1920小时。
保与护 “暖心白”保障居民生活 “爱心包”呵护孩子心灵健康
10月22日,昌平区宏福苑社区被调整为高风险地区。110多栋楼、3万居民,居民们心里犯起了嘀咕:这些天的生活物资如何保障?但没几天,大家这个顾虑就被打消了。社区里的青年志愿者第一时间报了名,和公职人员、社工成立了一支有数百人的保障队伍,马不停蹄投入到疫情防控和物资保障的“硬仗”中。
在这支队伍中,孟雪、李艳夫妇的身影格外显眼,他们的防护服后边都写着“加油”两个字,似乎在默默地鼓励着对方,两个人每天不是清点物资,就是在为居民配送物资的路上。11月6日,北京迎来大风和强降温天气,这也给孟雪、李艳夫妇的配送工作带来了困难。
【 王颖|京城风雪“疫线”的志愿场景】“你想象不到风有多大。”李艳告诉北青报采访人员,当时,他们配送物资用的电瓶车都被吹跑了,几个小伙一起往回拽,拉上手刹才把车稳住。风中夹着雨,因为气温低,雨水变成冰碴,打在脸上火辣辣的,还没送两趟,鞋和袜子都湿透了,李艳顾不上换,匆忙在鞋里贴了一个暖宝宝就冲进了风雨中。因为雨越来越大,有些快递包装上的门牌号都被打湿了,配送工作再次增加难度,能看到电话号码的,李艳一个个拨打电话送到家,实在看不清的,李艳只能和其他工作人员把快递拆开拍照发到居民的失物查找群,等待居民“认领”。送完最后一个物资,已经是晚上6点38分了,天上飘起零零散散的雪霰,李艳夫妇和其他的保障人员身穿防护服穿梭在小区中,像极了那个温暖的卡通人物“大白”。
一块露天场地,一张简陋的桌子,几张白纸,在沙河镇白各庄社区,有这样一个临时外出就诊医疗联络处,担负着封控期间居民就医转运工作。沙河恒大中心社区青年汇社工于茵就在这儿工作,她每天护送不同病人去不同的医院看病,在医院门口和医生对接,将病人安全送到医生手中。待病人看完病,再把病人安全无误接回社区。
“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这波疫情来势猛、形势复杂,我们快速响应、精准服务,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协同构建了从社区到镇街再到外围的全局分层志愿服务保障体系。”昌平团区委书记金峰告诉北青报采访人员,自10月22日昌平团区委第一次面向各镇街紧急招募核酸检测志愿者以来,同时通过“昌平青年”微信公众号多次发布专项志愿者招募令,目前已累计招募志愿者1000余人,国企、青联企业等突击队8支,服务时长逾万小时。
受疫情影响,本市部分学校停课,有的学生需要进入集中医学观察点,有的则需要进行居家观察,让他们和家长欣慰的是,呵护无处不在。呵护健康是第一要务,进入朝阳区隔离点的小朋友都收到了红领巾爱心包,绘画本、12色彩笔、魔方、弹力带、签字笔……这是团市委、市少工委为集中隔离的少先队员准备的“红领巾爱心包”。团市委中少部副部长刘漪介绍,货源严格把关,避开了有风险的地区,200份爱心包当晚就无接触配送到隔离点,再由隔离点工作人员送达孩子房间。物品选择上也颇有考量,绘画本和彩笔可以让孩子们描绘隔离期间的所见所闻,弹力带用来锻炼身体,魔方可以锻炼思维,丰富隔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