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在我们面前的,其实不仅仅是一部音乐家的传记,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更像一道关于人性、关于成功、关于家庭的无解的思考题 。而两位传记的作者,始终是杰姬的生命里程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可想而知,他们自己的生活也与这一段悲喜紧紧纠结在一起,难分彼此 。用希拉里的话说,杰姬是一股强大的不可抗拒的潮水,从她灵光乍现的第一天起,全家人便被这股潮水卷携着前行,愈来愈力不从心 。
希拉里
希拉里擅吹长笛,幼时在母亲的调教下也算小有成绩,只是妹妹的光芒实在是太过耀眼,占尽风光之余也扼止了姐姐在音乐世界里继续攀登的勇气 。希拉里转而把全部的热情投入家庭,希望能一辈子守着丈夫和孩子在乡间农场里过安安静静的日子 。然而,杰姬的一个求援电话就把她拉回到了现实世界 。她只想帮杰姬一把,这个念头是如此强烈,甚至在得知杰姬想抢走自己的丈夫以后仍然义无反顾--整本书读下来,这一段或许是最惊心动魄、也最让人费解的情节了 。人性最坚强也最软弱、最阴暗也最灿烂的部分是如此不可思议地交织在一起,不由分说地便把你整个儿淹没了 。
皮尔斯
皮尔斯则又是另一种情形 。他也喜欢音乐,但仅止于一个平凡的爱乐者企求一饱耳福的兴趣 。从小到大,他总觉得全世界的人都在追问他:“作为杜普雷家的第三个孩子,你会哪种乐器?”所幸,父母并没有强求,反倒给了他比两位姐姐更大的选择空间,因而皮尔斯的成长轨迹与心态始终要更平和、更健康一些 。然而,或许是因为在身患绝症的杰姬眼里,如此自由如此健康的生活方式可望而不可求吧,原本亲密无间的姐弟情谊竟然走了调、变了味--甚至,直到姐姐临终,皮尔斯也没能消解她的嫉妒,唤回她的理解与宽容 。
解读
无论是希拉里还是皮尔斯,重提往昔肯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感觉到他们下笔时的如履薄冰--一方面,他们是在用文字重现一代音乐奇才的当年风采,所有与杰姬有关的史料、数据都要悉心查考;而另一方面,他们内心的声音却努力挣扎着要诉说一个舞台背后的真实故事,好比把那些被孔雀的华美羽翼迷得目瞪口呆的观众悄悄领到孔雀身后,看看那是一幅怎样局促的画面 。画面中有他们深爱的杰姬,也有他们自己 。
故事是真实的,而其内在的戏剧张力却并不见得输给任何一部小说,因此《狂恋大提琴》甫一问世即大卖,且很快就拍成了电影 。片子拍得很美,虽然为了照顾电影的容量砍掉了许多枝枝蔓蔓的情节(最大的改动是几乎隐去了皮尔斯的线索,只强调希拉里与杰姬的纠葛),但弥漫于整部传记中的哀婉情愫却伴随着影片中反复出现的埃尔加大提琴协奏曲萦回不止,强化得恰到好处 。
在港台,这部电影有一个貌不合而神相随的译名“她比烟花寂寞”,细品之下,倒是很能概括杰奎琳·杜普雷的一生 。往深里想,即便是像我们这样的普通人,谁又敢说,一旦面对内心的阴霾,自己的身上就真的找不到杰姬的影子?
解读他人,是为了更清醒地面对自身 。
影片末尾,展现在观众眼前的是一片望不到头的海滩 。那是泽西岛,杰姬与希拉里童年的无忧国 。埃尔加的大提琴协奏曲以水银泄地般的气势,几乎填满了观众的整个感知世界,只给影像留下了一点点空白 。此时,大银幕上出现了两个杰姬,一个是身高还没有够到大提琴的稚童,另一个功成名就,脸上却依稀辨得出岁月的泪痕 。她们相逢在生死之外,中间隔着沧海桑田 。
这一幕不啻为原作最贴切的注解:人生在世,始终如一地保持自我,是何等艰难
- 克劳迪奥middo;阿巴多是怎么死的?克劳迪奥middo;阿巴多生平简介
- 最美的太阳歌曲背景,张杰,,,最美的太阳算青春励志歌曲么?
- 汉斯middo;里希特:奥匈帝国指挥家,历史上最伟大的指挥家之一
- 以色列政坛常青树前以色列总统西蒙middo;佩雷斯简介
- 安志杰个人资料及近况和图片和参演的电影安志杰女友是谁
- 张杰谢娜的合照曝光
- 许杰辉老婆陈宛君图片许杰辉个人资料及近况和图片
- 理查middo;施特劳斯:晚期浪漫乐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 瓦西里middo;康定斯基早期的风格是怎么样的?有着怎样的艺术形式
- 安东尼奥middo;维瓦尔第有着怎样的成就?关于他的评价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