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西凉时期的文化艺术是怎样的?

西凉(400年-421年) , 河西走廊一带曾先后产生过五个凉政权 , 史家为区别其他的4个 , 将中心位于凉州西部酒泉的李氏政权称为西凉 。
文化
尹夫人儒学深厚 , 向往大一统 。李也是一个胸怀大志的政治家 , 对国家的分裂痛心疾首 。两人志趣相投 , 治国理念一致 。尹夫人劝他奉偏安江左的东晋王朝为正统 , 奉表称臣 , 这也正是李所愿 。因此 , 李多次上书东晋朝廷 , 表达他为恢复晋室的决心 。
他曾做《述志赋》 , 明其心志 。篇中他以清新温厚的笔调 , 抒发了自己希望隐居 , 不慕荣华的志趣;同时 , 又以诚挚热烈的感情 , 表达了自己愿在东晋朝廷的领导下有所建树的抱负和决心 。尹夫人对李说:"我们虽与中原王朝阻隔而偏居西陲 , 但与中原文化和思想意识是紧密联系的、承继相向的 。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弘扬汉族文化 。"她因此提出了许多积极的措施 , 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兴儒重农"的富国强兵的国策 。比如要李暠开言路 , 在敦煌南门外修筑厅堂 , 名曰"靖堂" , 作为议论朝政、检阅武事、听取收集各方意见的地方 。堂内"图赞自古圣帝明王、帝臣孝子、烈士贞女 。玄盛亲为序颂 , 以明鉴诫之义"(《晋书·凉武昭王李玄盛传》) 。
同时 , 还在敦煌修建泮宫 , 设立县学、州学和医学 , 广招学生500余人 。并在各郡设置五经博士 , 负责传授经学 。为弘扬汉族文化 , 传播汉族思想意识 , 可谓不遗余力 , 致使当时敦煌地区学风大盛 。他又知人善任 , 虚衿下士 , 中原流士纷纷西来 , 一时间西凉境内聚集了大批文人名流 , 如史地学家阚、经学家宋繇、教育学家刘、天文学家赵等 。敦煌一时成为中国西陲边疆传播汉文化和儒学思想的中心 , 为汉族文化的保存和发展 做出了重要贡献 。李也成了当时西凉的政治文化领袖 , 尹夫人至功厥伟 。
尹夫人是一个贤内助 , 李当然也不是一个窝囊废 。相反 , 他是一位通经史 , 知兵法 , 文武兼备的政治家 , 在位18年颇有政绩 。当然 , 尹夫人从建立西凉政权始 , 就对国家战略的制定产生着重要影响 , 凡建策 , 都符合天下大势 , 很少有失误的地方 。所以史书上对她多有赞语:"及创业时 , 多所赞助 , 故时有李尹王敦煌之传"《晋书·列女传》 。
对外他与东晋交好 , 接受东晋的封号 , 借以争取中原汉族人民的支持 。晋安帝义熙元年(公元405后) , 李派舍人黄始、梁兴等人带着他给东晋皇帝的表章 , 出使建康(今江苏江宁县南) , 用窦融、张轨治理河西、威镇关西的故事 , 表示他对晋王朝的忠诚 , 以求得晋王朝对他所建西凉政权的承认 , 敦促晋王朝北伐西征 。因东晋朝廷忙于内斗 , 没有给他明确答复 。遂于第二年又派遣法全和尚为使者 , 再入建康奉表以求 , 以"忘寝与食、思济黎庶、以崇国宪、全制一方"的情感 , 进一步表达他的心愿 。与此同时 , 他又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 , 结好南凉对抗北凉 。
西凉乐舞 , 是汉唐以来产生于古凉州 , 广泛流传在中原且盛名卓著的乐舞 。公元四世纪初 , 中原处于战火之中 , 而当时汉族人张轨所控制的凉州却相对比较安定 , 中原大批士族文人纷纷来到凉州居住 。这些移民的到来 , 同时给凉州带来了中原地区多彩的文化 , 其中包括一些汉、魏旧曲一并被带入凉州 。作为西凉乐舞代表作的《秦汉伎》 , 是融合了凉州当地音乐、中原古乐、龟兹音乐和天竺音乐而形成的有自己特色的燕乐 。《秦汉伎》传入北魏后 , 改名为《西凉乐》 , 被尊为"国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