毓崇是大清皇族,为什么晚年却落魄到捡破烂为生?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 , 革命如燎原之火迅速传遍了神州大地 , 潜龙在渊的袁世凯瞅准时机复出两面逢源 , 极力促成和解 。第二年清廷和革命军达成了一致 , 早已日暮西山的清帝国在绵延了两百余年十任皇帝的国祚后终于倒下 , 溥仪宣布和平退位成为了末代皇帝 。
不过作为退位的条件之一 , 溥仪得以保留了皇帝尊号 , 和其后宫妃子及一众内侍亲信仍旧居住在紫禁城内 , 身边的侍从和大臣仍然同往常一样 , 在这方小天地里溥仪仍旧做着他的皇帝梦 。清朝一灭亡 , 偌大的皇族就是落魄的凤凰不如鸡 , 好一点的能够继续待在皇帝身边或者凭借家中积蓄或者惬意的生活 , 不好的则是流落街头甚至可能被仇家报复谋财害命 。而在这众多的皇亲国戚中有一个人的经历可谓大起大落 , 他是溥仪的族侄 , 有幸在溥仪身边待了大半辈子 , 后来又靠拾破烂维持生计 , 却一直活到了新中国成立 。
他就是爱新觉罗·毓崇 , 出生于1903年 , 和溥仪年岁相当 , 他的父亲爱新觉罗夫·溥伦和溥仪是堂兄弟 , 按照辈分毓崇应该叫溥仪一声族叔 。溥仪以冲龄之岁登基 , 正是贪玩的年纪 , 1912年毓崇奉旨入宫 , 成为年少溥仪的贴身侍读 , 叔侄俩一块学习汉文经史 , 像兄弟一样在皇宫大内玩耍嬉戏 。后来溥仪赐其头品顶戴 , 并特准其“紫禁城内骑马” 。
1924年军阀冯玉祥发动首都革命 , 溥仪连同他那些满清遗老们被赶出了皇宫 。后来溥仪在天津安顿下来 , 毓崇则一直跟随溥仪 , 在天津“行在”的办事处值班直到1931年溥仪动身去往长春 。
出于美化侵略长久殖民中国的考虑 , 日本人东北扶植成立了伪满洲国 。为了显示正统所以便把溥仪给拉了出来让他当上了傀儡政权的康德皇帝 , 这时毓崇则成为了溥仪的侍卫官 , 后来又兼任内侍官和掌礼处理事官 , 相当于封建社会宫廷内的内侍太监和掌礼太监 , 还是相当有权柄的 。
1945年日军的侵华战争终于在国共两党的一致对外中宣告破产 , 其扶植的伪满洲国也随之灭亡 , 这次毓崇没能跟在溥仪身边 , 而是跟随着伪满洲国的落魄皇室开始了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 。等到两年之后他再次回到长春时已经无路可走 , 迫于生计只能在大街上捡拾破烂以糊口 , 形同乞丐 , 落魄窘迫到了极点 。
好在他还算是能屈能伸又有一技之长 , 后来通过唱八角鼓赚了一些路费 , 辗转又到了北京 , 在北京定居下来 。凭借祖上世代交好的关系 , 毓崇在当时京城知名的文物收藏家张伯驹先生家讨了份活计当了个传达员 。1958年的时候他又到了北海公园当了个画舫的工作人员 , 偶然间与来北海垂钓的时任北京副市长吴晗相遇 , 凭借着少时严谨的家教学识和多年来的人生阅历 , 与其一见如故 , 两人此后经常在一起谈论诗词经史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
七年之后也就是1965年 , 爱新觉罗·毓崇与世长辞 , 享年65岁 , 回顾其一生不可谓不波澜起伏 , 少年入宫骤然富贵 , 紫禁城内能骑马 , 何其风流得意;大起大落 , 长春城内曾荣辱 , 回首望去皆笑谈 , 最终归于平凡 , 掩于岁月 , 一生的传奇戛然而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