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蒙古也有火枪队吗?蒙古火枪队有多厉害( 二 )


以1690年的乌兰布通之战为例,噶尔丹率2万人马对阵康熙帝统领的10万清军(配有70门火炮,其中8门重炮、5至6门臼炮,剩下的都是用马匹驮运的轻型火炮) 。别看兵力对比悬殊,但噶尔丹麾下集中了当时准部的精锐火枪手,后者数量多达8000至1.2万人,装备有俄式滑膛枪和中亚赞巴拉鸟铳(重型火枪),正是他们让清军付出了惨重代价 。
据英国历史学家杰克·沃特金斯(Jack Watkins)所著《经典战争百科全书》(2011年版)记述,战斗打响前,噶尔丹抢先占据制高点(一连串绵延起伏、植被繁茂的山丘),并将1万头背负辎重的骆驼组成野战工事,构筑起一道依托驼阵、围栏、森林、河沼、峰崖等人工与天然屏障的防线 。噶尔丹又下令火枪手排成2行沿防线延伸部署,外围则有己方长矛兵和轻骑兵担负警卫任务 。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早年与郑成功军队交手以及在东北反击小股沙俄哥萨克,清军还从未遇见过近战火力如此强悍的劲敌 。按照《经典战争百科全书》的说法,清军装备的弓箭、轻型火绳枪在射程、威力上都不及对手,准部火枪手的密集攒射给前者以重创,使得“清军伤亡比准噶尔军还大”,连镶黄旗汉军都统、康熙舅舅佟国纲都死于俄制滑膛枪的枪口之下 。
最终清军靠着人多势众并发挥火炮威力“惨胜”,但好歹击溃了噶尔丹主力,基本消除了准噶尔军从北方对清廷京畿重地构成的巨大威胁 。然而,清军并未从此役中汲取经验教训,结果40年后爆发的和通泊之战期间,2.4万清军遭6万配备大量火器的准噶尔骑兵伏击、包围,被打得仅剩2000余人逃回 。
和通泊之战中,准噶尔军再次充分发扬己方火器优势,一举将清军最精锐的2000名鸟枪骑兵歼灭 。当时准部火力有多可怕呢?史载,冒死突围生还的清军将领崔宝柱全身5处受伤,其中就有4处是敌方火枪造成的 。粗略统计,近70年的清准战争中,清军至少有3万至4万官兵被准部火器所杀 。
因为这场“19世纪以前最大的败仗”(美国中亚史学家斯塔尔),清廷总算警醒过来,不敢再轻举妄动,转而通过“筑城进逼”战术压缩准部回旋空间,同时在西北大规模屯田以养精蓄锐(也是为了减轻后勤运输压力) 。
就这样经过雍正、乾隆两代帝王20多年卧薪尝胆,已做好战备工作的清廷,终于在1754年等到了准噶尔汗国遭遇高层内讧及天灾侵袭的良机,遂于当年底发兵西域,经2年多战斗彻底终结了蒙古贵族及其后裔在天山南北超过5个世纪的统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