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间派的鼻祖温庭筠是一个怎样的人?有着哪些轶事典故

温庭筠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 。诗歌方面 , 他与李商隐齐名 , 时称“温李” 。词作方面的成就更高 , 被尊为“花间词派”的鼻祖 。然而 , 温庭筠虽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却均以落榜告终 , 名声在外 , 然无人赏识 , 一生郁郁不得志 , 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温庭筠是个作弊狂人 , 每次科举考试 , 他都管不住自己 。由于学问高 , 他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时 , 三下五除二就把题目做完了 , 然后就东张西望 , 看周围考生抓耳挠腮的怪模样 , 看着看着 , 他得意忘形 , 把旁边考生的卷子拿来给答了 。而且他不只是答了一个两个考生的卷子 , 而是答了一群考生的卷子 。由此 , 他得了一个“救数人”名号 。这让温庭筠越发得意 , 此后每次参加科举考试 , 都是迅速答完自己的卷子 , 再去帮周围考生作答 , 这种行为自然招来了主考官的极度不满 , 所以温庭筠的文章虽然作得极好 , 但每次都被判为无效 。
温庭筠考试作弊的名头实在太响了 , 到沈询做主考官的时候 , 想了一个绝招 , 给他安排了一个单独的座位 , 让他坐在帘前考试 , 在自己眼皮底下答卷 。本以为这样一来温庭筠就不能帮别人作弊了 , 没想到温庭筠却因为不能作弊 , 大闹科场 , 扰乱了考场秩序 , 差点导致科考不能如期进行 。由于沈询的坚持 , 温庭筠最后只能在规定的座位上答题 , 很快就交卷走人了 。然而考完后一问 , 温庭筠却洋洋得意地吹嘘说 , 虽然被严密监视 , 不能亲自替别人答卷 , 但还是口授了八个考生的文章 。如此之“作” , 谁能容忍?最后 , 沈询只能剥夺了他的进士资格 。
其后 , 温庭筠由于与相国令狐绹的儿子令狐滈是好朋友 , 经常出入于相府 , 还曾经帮过令狐绹的大忙 。当时唐宣宗喜欢曲词《菩萨蛮》 , 令狐绹十分欣赏温庭筠的才华 , 就私下里请温庭筠代自己填了一首《菩萨蛮》进献给宣宗 , 一再嘱咐温庭筠此事万万不可泄漏出去 。没想到温庭筠当面答应了令狐绹 , 一转身却将此事传扬了开来 , 一时间 , 相国令狐绹请枪手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 , 令狐绹大失面子 , 自然就对温庭筠大为不满 。
【花间派的鼻祖温庭筠是一个怎样的人?有着哪些轶事典故】唐宣宗写诗时 , 上句有“金步摇”一词 , 自己一时不能对上 , 下旨让未第进士来对 , 温庭筠脱口以“玉条脱”对上 , 宣宗认为是妙对 , 很是高兴 , 给了他很多赏赐 。令狐绹不知“玉条脱”这个说法 , 就谦虚地问了温庭筠 。温庭筠告诉他“玉条脱”出自于《南华经》 , 然后 , 他又卖弄说 , 《南华经》并非是偏僻之书 , 相国公务闲暇的时候 , 也应该多看点书才是 。言外之意就是说令狐绹不读书 , 而且他私下里又对朋友们说“中书省内坐将军” , 讥讽令狐绹不学无术 。如果说前面的《菩萨蛮》事件 , 令狐绹只是对温庭筠有些不满 , 至此 , 却是真正地恨上了他 , 甚至跑到宣宗面前 , 上奏说温庭筠有才无德 , 朝廷不该启用这样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