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古代盗墓贼怎样盗墓:鼻子能闻出年代

我国历史上着名的大盗墓贼焦四 , 就善于通过声音来查找陵墓 。他曾带领着同伙、徒弟等数十人来到山上 , 把他们分散到山体的不同位置 。待雷鸣电闪、大雨滂沱时让这些各司其职的人分别听声、望气、试土 , 来观察山体是否有特殊的回音 , 是否有不寻常的震动 。
雷雨过后 , 果然有一名徒弟报告说 , 他所在的位置在电闪雷鸣时明显地感觉到山体的震动 , 还有回声 。焦四通过对这些情况的详细分析 , 很快就确定那里的地下有古墓 。然后 , 他就带领徒弟们去挖掘 , 果然挖出了古墓 , 得到了许多财宝 。
网络配图
盗墓贼一旦确定了墓葬的年代 , 就已经基本上对整个陵墓的内部了如指掌了 。
据说 , 有些盗墓贼有着常人不能及的嗅觉功能 , 只要用鼻子一闻 , 就可以根据泥土中的气味判断墓葬的年代和是否被盗掘过 , 甚至可以准确地区分出汉唐墓葬与明清墓葬 。因为汉代的墓葬一般是没有什么气味的;而明清的墓葬则气味较重 , 因为时间较晚而且大都是砖石结构 。
据说 , 长沙在解放前就有这样一个有着超强嗅觉功能的老盗墓贼 , 专门偷盗汉唐的大墓 。那些出土的文物只要经他一闻 , 就能准确地判断出年代 。
有个年轻的盗墓贼不相信 , 就拿了一件七个月前在尿坑中泡过的漆器上门试探 。那个老盗墓贼一边悠闲地吸着大烟 , 一边将那漆器在鼻子上轻轻放了一下 , 就笑着说:“仁兄 , 你这漆器是在尿坑里沤泡过的 , 取出的时间应在七个月左右 。”
盗墓贼一旦确定了墓葬的年代 , 就已经基本上对整个陵墓的内部了如指掌了 , 因为任何朝代墓内的物品摆放都有其规律 。根据这些规律 , 就可判断出墓室结构、陪葬品的摆放规律、主墓室中有什么、耳室中有什么等 。
一般情况下 , 西周墓埋藏很深 , 要想在短时间内盗掘有很大的难度 。汉墓结构强度低 , 距地表十一二米左右 , 基本都已经塌陷了 , 墓室内灌满了土 。
除了个别的大墓外 , 汉墓一般是不用砖的 , 贵重的陪葬品会放在墓主棺木里其左肩部和右脚部 。西汉墓不带耳房 , 东汉墓多带两个耳房 , 用来放随葬品 。
唐墓是墓砖搭起来的 , 砖之间没有粘合 , 搭成穹顶 。明清墓多为砖结构 , 墓砖之间以石灰和铁片镶死 , 深度一般不超过6米 。
网络配图
盗墓过程中涉及的“专业技术”很多 , 专业盗墓贼一般采用挖洞的方式来盗墓 。这种方式极为隐蔽 , 不易被发现 。
选择一个精确的盗洞位置很重要 , 不仅可以缩短工期 , 还能避免碰上什么坚硬的东西无功而返 。盗洞要尽量靠近棺椁的位置 , 这就要求盗墓者要对棺椁的位置详细地定位 。如果棺椁靠近墓门 , 盗洞就要向墓门的方向打 , 如果棺椁靠近墓墙 , 盗洞就要贴近墓墙打 。
许多大墓武装得十分严密 , 有墓道石、防盗层、券顶等 , 但是它们也都有相对薄弱的地方 , 就是幕墙和墓底 。
因此 , 盗墓贼在盗掘一些大墓时 , 盗洞都打在墓墙或墓底处 , 但当盗墓贼看到墓墙和墓顶都太坚固了 , 实在无法下手 , 就采用两个竖井中加一个横井的方法从墓底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