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培是谁?贵州最能打的将军,却因得罪了何应钦,39岁就被暗杀

在上个世纪那场波澜壮阔的北伐战争中,涌现出了一大批骁勇善战的猛将,不光是主流的国民革命军,一些地方军阀也参加了北伐,比如当时的滇军和黔军的一部分 。
而黔军中,有一个侗族名将叫王天培,堪称黔军最能打的将军,不过他的结局却很悲惨 。
王天培1888年出生于贵州天柱县,侗族人,父亲叫王大瀛,是个风水先生,据说走遍了西南大地 。王天培外出求学时,父亲送了他八个字,说这是他一生的命运 。
哪八个字呢?——“遇黄而兴,遇何而亡” 。
什么意思呢?后面就知道了 。
1911年,大清王朝已经走向了终点,各地的反清武装起义风起云涌 。王天培当时正处在革命风暴的中心武昌,很自然接受了革命党的思想,加入了同盟会 。
武昌起义爆发后,王天培被战时总司令黄兴委以重任,担任凤凰山要塞司令,说起来也是首义功臣 。之后,王天培又被黄兴保送到保定军校深造 。
这就是“遇黄而兴” 。
说王天培是黔军中最能打的人,这可不是虚的,在护国战争中,他曾经创造过一个营击败一个旅的奇迹,打得袁世凯手下的一个旅长掏枪自杀 。在平定广西柳州叛乱的战争中,王天培再次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以寡击众,屡胜强敌,深受孙中山的器重 。
【王天培是谁?贵州最能打的将军,却因得罪了何应钦,39岁就被暗杀】王天培娴于韬略,智勇兼备,在黔军中步步高升,很快就与保定军校的同学袁祖铭一起,成为了掌握贵州军政大权的头面人物,但这也使他卷入了贵州暗潮汹涌的漩涡中 。
大家都知道,蒋介石的八大金刚之首何应钦也是贵州人,而且和当时的贵州军阀王文华私交甚笃 。1920年,王文华在上海遥控身在贵州的何应钦发动“民九事变”,夺取了贵州的大权,但王文华还未上任,便被袁祖铭刺杀,何应钦也被驱逐 。
王天培当时就是袁祖铭的左膀右臂,因此不可避免地得罪了何应钦,这也是他日后悲惨结局的重要原因 。即所谓“遇何而亡” 。
北伐战争开始后,王天培率领第10军在湖南洪江誓师,在湖南新化首战告捷后,一路直下常德、澧县、藕池口、公安、石首、沙市、枝江、屋崖等重镇,兵锋所指,所向披靡 。
1927年5月,王天培率部攻打徐州,仅用14天就攻下孙传芳、张宗昌重兵防守的徐州,大获全胜,缴获颇丰,让当时限于胶着的战局一下子豁然开朗 。不过,攻取徐州是王天培军旅生涯的顶点,却也是他人生的终点 。
随着国共合作的破裂,蒋介石一意孤行制造“四一二”事变,北伐的将士们仍在前方流血,后方却已风声鹤唳,暗藏汹涌 。
作为非蒋介石嫡系的王天培,明显感觉到了受冷落,曾对人说:“我所率的是云贵子弟,转战万里,从事革命,伤亡损失极大,却补充没有,待遇不平 。我们在前面与敌作战,他们却向后撤,留我在前方送死 。”
面对蒋介石的倒行逆施,王天培愤然拒绝执行蒋让他率兵回援和逮捕XX党员的命令,不但坚持北伐,还私下放走了很多XX党员,这些党员后来大多参加了南昌起义 。
蒋介石对王天培恨得咬牙切齿,不但停发第10军军饷,还调走了侧翼掩护的部队,王天培孤军奋战,最终寡不敌众,被迫撤离 。后来第二次攻打徐州时,由于蒋介石的瞎指挥,导致占据优势兵力的国民革命军再次失败,损失惨重 。
两次兵败徐州,而且第二次还是蒋介石亲自挂帅,一时间,全国舆论一片责难之声,蒋介石的脸上也挂不住 。
这时候,与王天培有过节的何应钦向蒋介石出了一个毒计,就是将兵败徐州的责任扔给王天培 。蒋介石本来就对王天培有很大意见,再加上何应钦在旁边吹风,于是心生杀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