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排名第三的外交家是谁?范雎跌宕起伏的一生

春秋战国时期,外交家(也就是纵横家)数不胜数,但是达到功成名就、到达人生巅峰的也就那么十几个,纵横家的才能,不是简简单单表现在他们都是一国的权势人物,轻则官拜客卿,重则官至丞相,最为重要的是他们能利用国际关系、利用国与国之间的缝隙,调动整个国际的力量,建立符合本国发展的同盟 。
纵横家是战国大背景下特有的产物,到了秦汉之际,纵横家就逐渐消失了,可谓其兴也快,其亡也迅,纵横家通常都是根据自己的所在国的综合国力,采用威逼、利诱等手段,达到不战而胜或者用最少的损失取的最大的战果,他们在当时展现出来的各种智慧,可以说是令人叹服 。
古今纵横,只手遮天 。
纵横家一般都是出身布衣,利用自己言之有理,语能服人,谋求高位,纵横家的巅峰就是以布衣之身说诸侯,以三寸之舌退熊雄狮,以纵横之术解危局,西汉刘向在《战国策》中曾评说纵横家:苏秦为纵、张仪为横,横则帝王,纵则楚王,所在国重,所去过轻,可见纵横家在那个年代可谓只手遮天 。
由于刘向的评说,苏秦、张仪两人也可以说是纵横家中最为出色的存在,苏秦利用游说之术,纵横捭阖,身佩六国相印,堪称古今第一人,张仪巧舌如簧,游刃有余,不费吹灰之力,瓦解六国同盟,无人能及,但是我们本篇要说的却不是他们两个,而是战国时期纵横家排名第三的范雎 。
忍辱负重,平步青云 。
范雎,战国时期魏国人,著名的政治家、纵横家,官至秦国宰相,因封地在应城,又被封为应侯,范雎从一介布衣到官至丞相,足以可见其能力,按理来说,宰相肚里能撑船,但是这位应侯却不是如此,可以说他聪明反被聪明误,我们就来笑谈战国排名第三外交家跌宕起伏的一生!
【战国时期排名第三的外交家是谁?范雎跌宕起伏的一生】范雎本是魏国中大夫须贾的门客,因为被怀疑有通齐卖魏之嫌,差点被当时魏国丞相魏齐鞭笞致死,命大的他,后来被郑安平和王稽帮助下,侥幸捡了一名,为了活命,范雎化名张禄进入秦国,从此范雎对这两个人感恩戴德,进入秦国的范雎平步青云,很快得到了秦王的赏识 。
巧舌如簧,万人之上 。
范雎进入秦国之后,对秦王提出了“远交近攻”的外交方略,这一方略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都是秦国外交的基本国策,也正式这条国策,帮助秦国实现了统一六国的宏伟蓝图,可以说这条政策的提出是范雎一生最为出色的外交方略,范雎也因此,被秦王封为客卿 。
不久之后,范雎看到了秦国秦王面对的窘境,四大权贵(太后、穰侯、华阳君以及高陵君、泾阳君)把持着秦国,就劝说秦王说王权太轻,需要加强王权,范雎说自己未到秦国之前,只知秦国有太后,穰侯,从来不曾听说秦王,在范雎的建议下,秦王把四大权贵驱逐至关外,随即拜范雎为秦国丞相 。
暇眦必报,任人唯亲 。
平步青云的范雎,官至丞相的范雎,总是对自己以前在魏国的遭遇耿耿于怀,这时候的秦国已经强大到让六国惧怕的地步,魏王听说秦国要进攻大梁,就派须贾去秦谈判,到了秦国的须贾,差点被范雎给整死,先是羞辱须贾,并且给他吃牲口吃的草,并且让须贾传话给魏王,不杀了魏齐,就踏平大梁,逼着魏齐自杀 。
由于秦王的无比信任,范雎位高权重,本该为秦国利益着想的他,却处处想着自己的两个大恩人,郑安平和王稽,尤其是王稽本事没有多少,总是仗着曾经救过范雎,一味想做秦国的高官,范雎虽知其能力平平,但还是举荐了王稽作了河东郡守,举荐郑安平做了将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