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凌迟是怎么割下500刀的?优秀刽子手才会

一个正宗的刽子凌迟高手 , 为了练出一手凌迟绝活 , 狱押司的刽子手与大肉铺一般都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 遇到执刑的淡季 , 师傅就带着他们 , 到肉铺里义务帮工 。他们将不知多少头肥猪 , 片成了包子馅儿 , 最后都练出了秤一样淮确的手眼功夫 , 说割一斤 , 一刀下来 , 决不会是十五两 。接下来是一个500刀级的优秀刽子高手的表演 。
首先刽子手要猛拍犯人的心窝一掌 , 然后操着刀子 , 灵巧地一转 , 要把一块铜钱般大小的肉 , 从犯人的右胸脯上旋下来 。这一刀恰好要旋掉乳粒 , 留下的伤口酷似盲人的眼窝 。这时刽子手用刀尖扎住那片肉 , 高高地举起来 , 向左右的看客们展示 。他的徒弟或助手要在一旁高声报数 。接着刽子手要将手腕一抖 , 那片扎在刀尖上的肉 , 便如一粒弹丸 , 飞到很高处 , 然后下落 。这第一片肉是谢天 。
第二刀从左胸动手 , 还是那样子干净利落 , 还是那样子准确无误 , 要旋掉左边的乳粒 。第二片肉摔在地上 , 是谢地 。这两片肉的学名叫钱肉 , 专祭天地!现在犯人的胸脯上 , 出现了两个铜钱般大小的窟窿 , 流血 , 但很少 。原因是开刀前那猛然的一掌 , 把犯人的心脏打得已经紧缩起来 , 这就让血液循环的速度大大地减缓了然后 , 刽子手用一块干净的羊肚子毛巾 , 蘸着盐水 , 擦干犯人胸上的血 , 让刀口犹如树上的崭新的砍痕 。
刽子手在犯人的胸脯上切了第三刀 。这片肉还是如铜钱大小 , 鱼鳞形状 。新刀口与旧刀口边缘相接而又界限分明 。这凌迟刑别名又叫“鱼鳞割” , 的确是十分地形象贴切 。第三刀下去 , 如果露出的肉茬儿白生生的 , 只跳出了几个血珍珠 , 预示着凌迟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 成功的凌迟 , 是流血很少的 , 开刀前 , 突然地一掌拍去 , 就封闭了犯人的大血脉 。他的血此时都集中到腹部和腿肚子里 。这样才能如切割萝卜一样 , 切够刀数 , 而犯人不死 。否则血流如注 , 腥气逼人 , 血污肉体 , 影响观察 , 下刀无凭 , 势必搞得一塌糊涂 。情况正常的前提下 , 刽子手会把第三片肉甩向空中 , 这一甩谓之谢鬼神 。
优秀的刽子手总有一些办法来对付第三刀的特殊情况 。如果碰到血流如注、无法下刀的情况 , 应急的办法是劈头盖脸地浇犯人一桶冷水 , 让他突然受惊 , 闭住血道 。如果凉水闭不住 , 就浇上一桶酸醋 。《本草纲目》认为醋有收敛之功 , 劈头浇醋 , 盖取其收敛之意也 。如果此法也无效 , 那就先在犯人的腿肚子上切下两块肉放血 。但这种方法往往会使犯人在执刑未完时就因血竭而死 。这时众看客的目光都会随着刽子手的刀尖转 , 更准确地说是随着刀尖上的钱肉转 。钱肉上天 , 众人的眼光上天;钱肉落地 , 众人的眼光落地 。
古代的凌迟刑 , 要将切下来的肉 , 一片片摆在案头 , 执刑完毕 , 监刑官要会同罪犯家属上前点数 , 多一片或是少一片 , 都算刽子手违旨 。宋朝时一个粗心大意的刽子手执凌迟刑时多割了一刀 , 被罪犯家属上告 , 丢了宝贵的性命 。所以这个活儿并不好干 , 干不好还会有性命之忧 。你想想吧 , 既要割得均匀 , 又要让他在最后一刀时停止呼吸 , 还要牢牢地记住切割的刀数 , 三千三百五十七刀啊 , 要割整整的一天 , 有时还要按照上边的吩咐 , 将执刑的时间拖延三五天 , 这就使执刑的难度更加巨大 , 一个铁打的刽子手 , 执完一个凌迟刑 , 也要累倒在地 。后来的刽子手们学精了 , 不再把割下来的肉摆放在案子上 , 而是随手扔掉 。老刑场的周围 , 总是有大群的野狗、乌鸦和老鹰 ,  所以每逢执凌迟刑 , 就成了这些畜生们的盛大节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