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谦做出的成就有哪些他在教育上的主张是什么

人物成就
著作
诗三家义集疏 中华书局 1987.2
释名疏证补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4
荀子集解 孔子文化大全 山东友谊书社 1994.6
后汉书集解 中华书局 1984
庄子集解 插图注解中国古典诗文十大名著 三秦出版社 1998
诗三家义集疏 中华书局 1987.2
荀子集解 新编诸子集成 中华书局出版 1988
诗三家义集疏十三经清人注疏 中华书局 1987
荀子集解 新编诸子集成 中华书局 1988
鲜虞中山国事表、疆域图说补释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3
释名疏证补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4
学政
清代光绪十一年至十四年(1885年-1888年),湖南长沙人王先谦以国子监祭酒任江苏学政,在任政绩突出,为人称道,给江阴读书人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
王先谦学识渊博,任职江苏学政后除按例举行岁、科考试,选拔人才外,在江阴做了一件在清代学术史上颇有影响的大事,即在创建仅三年的南菁书院内设立书局,奏准刊刻煌煌巨著《皇清经解续编》1430卷 。如此巨大工程“首尾历时三载”方始告竣,由当时江阴的一流书坊“宝文堂”雇工百余人精心印刷 。据说为刻印此书,单黄杨木片就用掉17362块 。《皇清经解续编》是继道光九年(1829年)著名学者阮元在两广总督任内于广州学海堂刊刻的《皇清经解》后的又一经学巨著,该书搜集训释儒家经典书籍111家,209种,其中很多是清代学者考订、训释的成果,从中可见清代经学之演变,并供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语言文字之参考 。为刊刻此书,王先谦率先捐银一千两,在他的影响下,各级官员包括本省及他省士绅等都量力捐助,共计耗银16000多两 。此外,王先谦在江阴还刊刻了《南菁书院丛书》、《清嘉集》、《江左制义辑存》等书 。而《皇清经解续编》自后均年年刻印,颁行全国,流传国内外,持续约半个世纪,直至1937年日寇入侵,全部木版化为灰烬为止 。
王先谦勤于政事,办事效率极高 。在历任学政中能把全部考卷均亲自过目的只有他王先谦一人 。有资料说,他阅览文件和起稿均极敏捷 。他在监考时端坐暖阁,收到试卷当即批阅,等到终场已把全部试卷过目一遍,入选的部分带回略加复检,即交书房上粉牌提复,所以每场均无积压 。
王先谦在学术上崇拜曾国藩,承袭曾“融合汉宋”的主张,其先期著作如《续古文辞类纂》、《东华续录》、《荀子集解》、《合校水经注》等具有既重义理,又不轻视考据的特色,在湖南享有“名儒二王”之美称(王先谦、王闿运) 。在官场上他虽屡有建言,但一般认为其思想徘徊于洋务和保守之间 。在江苏学政任内,曾因弹劾李莲英而获“直声”,但未被朝廷采纳,于是他在光绪十四年(1888年)任满交卸后即以生病为借口辞官,在家乡长沙筑居“葵园”,著述自娱,并主讲于思贤讲舍、城南与岳麓书院 。戊戌变法期间,他反对新学,诬蔑、攻击谭嗣同、梁启超等维新派创办的时务学堂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月与门生叶德辉、巡抚俞廉三告密,导致湖南维新人士百余人被杀,被湖南人骂作“劣绅二麻”(王先谦、叶德辉都是麻脸)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曾聘为礼学馆顾问,赐内阁学士衔,任湖南咨议局筹办处会办 。宣统二年(1910年)因叶德辉积谷万余石,激起长沙饥民抢米风潮,酿成惨案,被湖广总督瑞瀓奏劾,降五级 。武昌起义(宣统三年,1911年)后改名遯,(意为逃避),迁居乡间,闭门埋首著书,并罗致文人从事古籍和历史文献的编校刊印工作 。民国六年(1917年)去世,时年76岁 。据统计,他一生刊校编著的史料达50余种,计3200余卷 。
王先谦任江苏学政时曾重修学署后花园,即“寄园”,搜集存雪亭诗碑重建碑廊,名曰“墨华榭”,并建“永慕庐”三间,供奉王先谦父母遗像,又建“虚受堂”为“朝夕读书游憩之所”,王先谦有《重修寄园记》一文记其事 。至今,“墨华榭”尚存王先谦《和骆公-曾存雪亭元音员》诗碑一方;新建学政衙署遗址建有《灯下阅卷》青铜雕塑一组;中轴线地碑存其诗二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