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过载的时代,记者是为你做减法的人|热评 | 偏见

昨天有个段子:一栋寝室楼的所有男生在为EDG夺冠而欢呼,宿管大爷却以为他们在庆祝祖国统一。
也许这正是现实:信息爆炸,各说各话。
在信息过载的时代,囿于茧房中的我们,任由算法剖析、解构、引导、定义,却浑然不自觉、不觉他。所谓常识,也已不再具备“众所周知”的应有前提,而在技术的制约下成为不断细分的共识。
共识可能被偏见所蒙蔽。我们看到,当新冠确诊者或密接者的流调信息被公开或泄露,许多人倾向于在碎片化信息的基础上借题发挥,妄加揣测,编造、传播种种低俗下流的谣言;我们也看到,当一则老奶奶与孩子的“追尾”视频在网络上流传,许多人不假思索地斥老者碰瓷讹诈。人们常说,“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谣言的传播力,不正是由偏见所助长吗?
【 在信息过载的时代,记者是为你做减法的人|热评 | 偏见】共识也可能被恶意所歪曲。“新冠疫苗无用论”“拉闸限电大棋论”等反智言论不时沉渣泛起,反映出在互联网的阴暗角落中,仍然有个别人企图通过带偏节奏、煽动粉丝,扰乱社会的正常秩序。
算法无限加乘,大V肆意取等,社会需要有人为信息作减法,需要有人守护常识、凝聚共识。
新闻采访人员,正肩负此重任。他们直击现场、叩问灵魂,其意义远不止于在人群中举起一台手机,或在喧哗中夹杂一种声音,而更在于找出线头,给出答案,让真相与常识浮出水面,为公平与正义辟出舆论的C位。
所以,采访人员应自觉警惕,绝不能混同于张口就来的键盘侠或随风倒伏的营销号,绝不能沉沦于流量至上的传播逻辑,绝不能深陷于偏见歧视的思维定势。任何以主观臆断为基础、不以公众利益为归宿的报道与评论,终将有损媒体乃至新闻行业的集体公信力,也将加剧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舆论撕裂。
采访人员节,更思责任之重大、使命之艰巨。

作者:孙欣祺
编辑:孙欣祺
责任编辑:杨健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