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祖刘邦斩蛇起义简介该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斩蛇起义”是刘邦建立大汉王朝之前的历史典故 。讲述了刘邦在丰西泽斩蛇,之后隐匿于芒砀山,举起反抗暴秦的义旗的故事 。这一故事普遍存在于艺术作品中,京剧里面的《白蟒台》、《萧何月下追韩信》、《大保国》对此均有描述 。

出处
历史典故,选自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
原文
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骊山①,徒多道亡,自度比②至,皆亡之 。到丰西泽中止饮,夜乃解纵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③矣 。」徒中壮士愿从者十馀人 。高祖被酒夜径泽中 。令一人行前,行前者还报曰:「前有大蛇当径,愿还 。」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击斩蛇,蛇遂分为两,径开 。行数里,醉因卧 。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④夜哭 。人问何哭?妪曰:「人杀吾子,故哭之 。」人曰:「妪子何为见杀?」妪曰:「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故哭 。」人乃以妪为不诚,欲笞⑤之,妪因忽不见 。后人至,高祖觉,后人告高祖 。高祖乃心独喜,自负,诸从者日益畏之 。秦始皇帝尝曰:「东南有天子气 。」于是因东游以厌⑥之 。高祖即自疑,亡匿⑦,隐于芒砀山泽岩石之间 。吕后与人俱求,常得之 。高祖怪问之?吕后曰:「季所居上,常有云气,故从往常得季 。」高祖心喜!沛中子弟或闻之,多欲附者矣 。
注释
①骊山:指骊山陵,即秦始皇的陵墓,秦始皇未登基之前就调动大量人力修葺,至死时尚未修完,骊山陵和长城、阿房宫一样工程巨大,耗费人力无数,是导致秦末农民起义的一个重要原因 。
②比:等到 。
③逝:流窜、逃亡 。
④老妪:年老妇人 。
⑤笞:鞭打 。
⑥厌:通“验”,验证 。
⑦匿:隐藏 。
译文
汉高祖刘邦做沛县亭长的时候,为县里押送一批农民去骊山修陵 。途中大部分人都逃走了 。刘邦自己度量,即使到了骊山也会被按罪被杀 。于是走到丰县西的涸泽地带就停下来,饮酒大醉,夜里干脆就把剩下的所有农民都放了 。并且对他们说:“你们都走吧,我从此也要逃跑了 。”这些农民中愿意跟随刘邦的有十多个 。刘邦带醉行走在丰西泽中,让一个农民在前面探路 。这个人回来说:“前面有一条大蛇挡路,我们还是回去吧” 。刘邦趁着酒劲说:“大丈夫独步天下有什么害怕的!”于是走到前面拔剑将蛇斩断 。蛇从正中间被分为两段 。走了几里地,刘邦醉得倒下睡着了 。刘邦队伍中走在后面的人来到斩蛇的地方 。看见一个老太太在路边连夜放声啼哭 。问她为什么这样伤心,说:“我儿子被人杀了,所以痛哭” 。问她儿子为什么被杀,说:“我儿子是白帝子,变成蛇横在路上,被赤帝子杀了,所以我很伤心” 。人们以为她胡说八道、散布谣言,想打她,这个老太太突然不见了 。后面的人赶到前面,刘邦才醒过来,人们报告了他这一情况 。只有刘邦心里觉得很高兴,心生自豪感,跟随他的人越来越敬畏他 。秦始皇曾经说:“东南方向有天子气” 。于是亲自东游来验证,刘邦怀疑秦始皇说的就是自己,就躲了起来,藏到荒凉的芒砀山的深山老林中 。吕雉和其他人都寻找他,每次都能在人迹罕至之处找到 。刘邦觉得奇怪,就问是怎么回事 。吕雉说:“你在的地方头上总有云气凝结,所以我们根据这一现象总能找到你” 。刘邦听了很高兴,沛县中的人知道后,许多人都来归附刘邦 。
地点
徐州丰县斩蛇沟,古称“丰西泽” 。《三家注史记》记载:“括地志云:斩蛇沟源出徐州丰县中平地,故老云高祖斩蛇处,至县西十五里入泡水也 。” 《元和郡县图志》记载:“丰西泽,在(丰)县西一十五里 。汉高祖斩白蛇於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