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清朝皇族都重视习武:骑射被奉为满洲根本( 二 )


自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起,康熙帝每年都用田猎组织几次大规模的军事演习,以训练八旗军队的实战本领 。或猎于边墙、或田于塞外,四、五十年来,从未中断 。对皇帝这样不辞劳苦,每年往复奔波于长城内外,不少朝臣困惑不解 。有人甚至以“劳苦军士”为由,上疏反对 。这种与尚武之风背道而驰的奏疏,自然遭到康熙帝的拒绝 。他不但一如既往进行大规模军事训练,而且为平息蒙、藏地区的动乱,还数次领兵亲征宁夏、内蒙 。有一次康熙帝率军行至呼和浩特,遇到风雪交加的恶劣天气,行营处早已准备好御营,但康熙帝为鼓舞士气,却身披雨衣,伫立旷野,直到几十万大军全部安营扎寨,才入营用膳 。事实证明,由于康熙帝不忘武备,勤于训练,八旗军队才能在平定三藩、收复台湾等战役中,获得辉煌的战绩 。康熙帝晚年曾以满意的心情回忆这段往事:“若听信从前条奏之言,惮于劳苦,不加训练,又何能远征万里之外而灭贼立功乎 。”
网络配图

为了进一步提高八旗军队的习武技能,清初诸帝还设立了善扑营、虎枪营、火器营等特殊兵种 。专门演习摔跤、射箭、刺虎以及操演枪炮等 。康熙初年,辅政大臣鳌拜专权跋扈,康熙帝就是借助一批年少有力,又善扑击之戏的卫士,除掉权臣鳌拜 。此后,正式设立相扑营 。每当皇帝在西苑紫光阁赐宴蒙古藩王或亲试武进士弓、马、刀、石时,均由善扑营表演相扑、勇射,并为武进士预备弓、石 。
火器营是随着八旗军队中,鸟枪火炮的数量不断增多而设置的 。早在关外时,八旗军队就开始使用枪炮 。被他们称为“红衣大炮”的火器,大多是从明军手中缴获的 。几十年后,康熙帝在平定三藩叛乱时,才发现库存火炮的数量和质量,都已无法应付大规模的战争 。当时清王朝中并无兵器专家,康熙帝只好任命在钦天监供职的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试制新炮 。南怀仁不敢违命,运用在欧洲学到的全部物理、化学、机械等方面的知识,绞尽脑汁,设计并制成新型火炮三百二十门 。康熙帝对南怀仁制炮一直十分关注,视新式武器为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卢沟桥试炮时,亲临现场观看 。这次试炮非常成功,每门大炮的命中率都很高 。康熙帝十分高兴,当场赐新型火炮一个威风凛凛的名字:“神威无敌大将军”,并在炮场赐宴八旗官员 。康熙帝充分肯定南怀仁制炮的功绩,解下自己的貂裘赏给南怀仁,又破格提拔这个外国传教士为二品工部右侍郎 。随着战争的深入,枪炮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使用火器的士兵也越来越多,于是康熙帝将这批人组织起来,设立了火器营,共辖官兵近八千人 。使用鸟枪火炮等较进步武器,无疑有促进在八旗军队中倡导尚武之风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