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为什么才167年就亡国了?和一个人有很大的关系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朝代很是特殊,这个朝代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北宋 。它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 。各个朝代都少不了英雄,北宋自然也不例外,《杨家将》、《呼家将》等等这些都是北宋的英雄故事 。
可以说,北宋是不缺乏英雄的,但是,这些英雄的故事多数都是带着些许悲凉 。甚至,在很多时候他们都有没有什么好下场,那么,这又是为什么呢?
我们可以拿他们和唐朝的英雄相比较,在北宋,将军们几乎都没有一个最后是好结局的,不管是民间口中的传奇人物,还是历史上有证实的真实人物 。打个比方,像杨业还有狄青和宗泽等都是没有一个最后是好结局的,甚至,连王安石、范仲淹这些带有血性的文人其结局都是如此 。那么,这到底是是为什么?
其实,这根本就不怪他们自身,一个人的话还能说的过去,但是,这么多人还怎么说得过去呢 。这完全都是因为他们出生在错的朝代,这根本就是一个病态的朝代,才会使得他们最后都没有一个人有好的下场 。也可以说,这个朝代根本就不是英雄该属于的朝代,中华民族开创的精神在北宋这里已经被扭曲和贬低得不像个样子了 。
从北宋的一开始就是如此,甚至,在它衰退的过程中还是没能自省,还是一样继续犯错下去 。
我们都知道,北宋是宋太祖赵匡胤建立起来的 。出生军事家庭的他,从小就知道在这个年代,只有军人才能够享受荣华富贵 。所以,他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参军打仗,后来,靠着父亲的关系和“功绩”当上了后汉禁军下级军官和后周的领匡国军节度使兼殿前都指挥使 。
都知道,从唐朝的“安史之乱”就开始就进入了“节度使”的时代,皇帝在这个时候就没有那么重要了 。因为,节度使都有自己的军队和其强大的势力,当时的军队早就不听国家的调遣了,从这里就能看得出节度使的权利有多大了吧 。
所以,当时赵匡胤就和自己的弟兄们组成一个小团体,身为军人的他们都知道节度使的重要性,而他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节度使之一 。终于有了一个好时机,赵匡胤出手了,在柴荣把江山丢给自己只有七岁儿子的时候,他用小伎俩逼迫柴荣儿子和妻子交出传国玉玺 。
【北宋为什么才167年就亡国了?和一个人有很大的关系】这一场兵变算是历史上非常成功的一次,在这次兵变中根本就没死到多少人 。这跟前朝的那种“抢劫”的行为有所不同,算是较为和平的,因为,他们知道江山比这些小钱来的更重要 。所以,在兵变过后,赵匡胤奖励了那些跟随的他的弟兄们,当然,这也可能是为了让后世把自己的名声说的更加好听一些 。
之后,这样的兵变在赵匡胤这里就再也没有发生过了,因为北宋的建立,将军们建功立业的时代也随之结束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些将军把赵匡胤送上皇帝宝座的时候,赵匡胤就对将军们充满了戒心,这是让将军们没有想到的 。毕竟,当时柴荣能当上皇帝就是因为郭威的兵变,而他登上皇位也是兵变,所以,他不想再有兵变的发生 。
而宋朝的建立,也代表节度使时代的结束 。
至此,赵匡胤能够安心的做上皇帝位子,不用疑心重重了 。只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继承他皇位的不是自己的儿子,反倒是自己的弟弟 。都知道这是他母亲的让他这样做的 。
然而,当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当上皇帝之后,很多人则认为他坐上这个位置是不合理的,但是,他为了证明自己的合法性,就要做点什么是吧 。可是,国家都有统一了,没有什么事情能让他做到建功立业的大事 。之后,他便想到了,哥哥能用二十万人灭后蜀的十四万人,那么,自己用跟少的兵将去消灭敌人,岂不是更加厉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