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竹国出现于什么时候?名字有何由来?

孤竹国诞生于夏,是冀东地区出现最早的国家 。三千年前商代的北方大国--孤竹国 ,是商朝初年,封墨姓为君的国度 。一般认为,孤竹国从商代立国到灭亡,存在约940多年(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660年) 。孤竹国的建立,标志着冀东文明已高度发达 。孤竹先民是礼仪、文明之邦,距今约3600余年 。
孤竹国范围广袤,约含概今天太行山以东、内外蒙古以及东北和朝鲜地区 。其夏代遗迹无考 。商代遗迹、遗物,遍及京津和辽西地区 。近年来,唐山市滦南县新发现有关孤竹国重要物证,如带有玉文字的玉璧、玉圭、玉钺、玉冠等大量文物 。
孤竹国之谜,存世千载 。近年来,唐秦两地有关专家对孤竹国的探究 。特别是唐山地区所发现的有关孤竹国和殷商的系列玉器,为孤竹国中心的探究提供了明确的佐证 。
唐山滦南大马庄区间,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有殷商遗址发现 。如"小贾庄莲台寺商代遗址"等 。该地区除发现大量玉文字器,还发现了带有孤竹国先祖的名讳"亚微"铭文的青铜器多件 。如青铜觚、青铜鼎等 。以上器物,经国内专家学者认定,皆是殷商孤竹遗物 。故此论证,唐山滦南即是孤竹国中心 。
"孤竹"一名,亦作"觚竹",最早见于殷墟甲骨文和商代金文 。甲骨卜辞有关竹氏的活动,就有40多条纪录 。
河南安阳,河北唐山滦南,辽宁喀左等地所发现的有关孤竹国--甲骨文、青铜器、玉文,以及《国语》、《管子》、《韩非子》、《史记》等,都见有孤竹的记载 。
学术界对孤竹国名主要解释为:
一,"孤竹"亦写作"觚竹","觚"是青铜制的酒器,"竹"是用以记事的竹简;
二,根据《急就篇》颜师古注:"觚者,学书之牍,或以记事,削木为之"所记,认为"觚"和"竹"同为书写用物 。
早期
约公元前1600年前,孤竹先人为先商部族墨氏一支 。商部族南下中原时,墨氏一支留在故土作为其后盾,源源不断将战略所需物资运抵中原,为商祖最终问鼎中原,"殷革夏命"起到重要的战略支撑和经济支持 。考古发现,孤竹先民可能就是"红山"族人南下的贵族群体 。
中期
商代中叶,孤竹国发展到了鼎盛时期 。北方和东北地区的物资转运贸易,多在其间进行 。这个时期的孤竹国,无论文化经济都较发达,声名四海 。殷墟甲骨亦有多件甲骨记载孤竹之事 。
晚期
西周初,孤竹国为西周分化 。西周在其西部建立了燕国,管控孤竹及其北方属地和方国 。箕子东迁时,大部孤竹先民同往朝鲜 。故,此时的"孤竹国"已名存实亡 。此时的孤竹国疆域,逐渐被新封赏方国压缩于燕南地区 。随后,又析孤竹为令支,孤竹国属地再次缩小 。公元前664年(周惠王13年)山戎出兵伐燕国,燕向齐国求援,齐桓公救燕出兵伐山戎之"北伐山戎,刜令支,斩孤竹而南归",至此,"孤竹国"鲜见史书记载 。
疆域
【孤竹国出现于什么时候?名字有何由来?】孤竹国腹地,在滦河西岸的海阳国境内,即今天滦县的横山以南唐山以东滦南、曹妃甸区、乐亭两县一区境内 。孤竹国疆域,幅员辽阔,鼎盛时期,包括整个北方和朝韩 。
《辽史·地理志》记载:平州"商为孤竹国,春秋为山戎国"。平州管辖卢龙县、安喜县、望都县、滦州(统县三:石城县、马城县、义丰县) 。
北宋乐史编著的《太平寰宇记》载:辽宁省朝阳地区"殷时为孤竹国,春秋时为山戎之地,战国时其地复属燕 。" 《辽史·地理志》记载:"兴中府,古孤竹国,汉柳城县地","营州,在商孤竹国" 。兴中府、营州都是现在的辽宁省西部地域 。周武王伐纣后,孤竹国势力大为削弱,其疆域大为缩小,据《史记·正义》记载:"该孤竹为海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