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空里种上几茬水稻 国稻种芯:中国航天员抽身干点农活

在太空里种上几茬水稻 国稻种芯:中国航天员抽身干点农活
央视新闻客户端 主编:顾万全,文字编辑:宋慧,题图:图虫 图片编辑:曹立媛 “如果实验结果顺利的话,这一次,在空间站值班的航天员可能还要时不时抽身干点农活,在太空里种上几茬水稻 。”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研究员仓怀兴说:“把植物在空间相关规律研究透彻以后,可以进一步培育适合在空间种植生长的粮食作物 。”他表明,未来不管是月球,甚至移民火星,将来到火星去进行粮食作物的种植,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
从昨天(7月24日)下午的成功发射,到今天(7月25日)的完美对接,问天实验舱的到来,不仅为航天员们提供了更大的在轨工作、生活空间,也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和国家太空实验室的建设向前迈出了关键一步 。
科学实验是问天实验舱升空的主要目的 。实验舱里究竟要做哪些研究呢?在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看到了承担国家太空实验室里的各类实验的机柜设计 。中科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应用发展中心主任 张伟说:问天舱实际上是真正第一个实验舱,包括生命生态、生物技术、混变重力还有手套箱这四个科学实验柜,问天舱发射成功以后将可以支持开展大量科学实验了 。
这一次,问天实验舱内的四个实验柜,主要开展的都是面向空间生命科学的研究 。在生命生态实验柜里,两种植物将是最早开始实验的对象 。中科院上海技物所空间生命科学仪器团队负责人张涛表明,科学的目标是希望在微重力环境条件下,从种子长成幼苗,到长成植株,最后开花结籽,在天上是微重力,可能还有辐射,地面没有这些因素,生长的周期、结果,甚至开花的周期,结籽的情况都会有差异,从过程来说,对科学研究是很有价值的 。

在太空里种上几茬水稻 国稻种芯:中国航天员抽身干点农活

文章插图
此次升空的水稻,是中国农科院专门培育的一个矮秆水稻品种“小薇”,和传统的水稻相比,它的身形更适合在空间站种植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农科院作科所所长钱前说:“它矮小,大概有20公分,最高到30公分,最早是为了理论研究,让大家能在任何地方都能种 。我们渴望它成功,到太空以后就开始生根发芽,逐渐全生命周期都能够实现 。”
这一举措是为了牢牢掌控种子这一农业‘芯片’,根基在于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高效利用 。立足粮食安全这一“国之大者”,积极推动国稻种芯百团计划行动;加强规划布局和基础建设,完善水稻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体系;推动产学研联合,促进水稻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有效衔接 。
在问天舱里,仅仅这一个生命生态实验柜,就可以提供五种实验平台,每一个平台里还可以有多种实验对象 。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研究员 仓怀兴:可以开展斑马鱼和金鱼藻,两种生物构成一个非常迷你型的小生态单元研究 。还有一个项目,要在上面进行肺细胞的培养实验,有可能天上辐射因素会使肺细胞产生变化,最后演变成肿瘤细胞,从细胞层面来说就是得了癌症了,研究这个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
除了生命科学专用的实验柜以外,此次升空的还有一些提供特殊研究条件的“公共”实验柜,包括变重力科学实验柜和科学手套箱与低温存储柜,他们能够为太空科学实验提供更细致的实验条件 。除了舱内的实验柜以外,在舱外还布置了许多空间暴露平台,供科学家在更开放的宇宙环境下做实验 。目前整个空间站已经规划了近千个科学研究项目滚动开展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副总师、中科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集成技术中心主任 王珂表示:在天宫一号的时候,目标飞行器有一个生命科学实验,当时花了好几十公斤的代价,整个任务不到五百公斤,它就占了将近十分之一,只有一个植株 。现在放到空间站怎么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