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加莎创作的特点是什么样的有关于人物的影响及评价有哪些

创作特点
布局特点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作品在布局与情节上很有特点 。作品一开卷就疑云密布,奇事迭出,让读者产生了迷惑与好奇心 。读克里斯蒂的作品,高潮迭起,令读者欲罢不能,紧紧盯着她时,也猜不出克里斯蒂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当读者稍一疏忽,她就会让你大吃一惊 。作者熟悉历史、地理方面的知识,在两次世界大战时她还在医院中工作过,对药剂(尤其是毒药)很有研究,这也为克里斯蒂设计凶手作案提供了条件 。
在有名侦探作为主角的作品当中,往往结局是由名侦探召集所有活着的人来揭示真相,这一模式被广为采用 。但是作者众多的作品当中也有不少题材重复的,特别是谋求遗产这一杀人动机几乎在她所有的作品当中屡试不爽 。
心理描写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每部侦探小说都是心理学在文学上的巧妙运用 。她笔下的波洛的头脑里有无数“灰色细胞”,“灰色细胞”就是这位矮个子侦探对每个人的心理到动作科学推理的因子 。波洛擅长从对方的服饰、举止、爱好、经历和人生观诸方面作综合分析,然后进行逻辑推理 。波洛几乎没有与任何凶犯搏斗过,他总是慢吞吞很悠闲,像一只经验丰富的老猫观察一群嘻闹的老鼠,从中找到作案是哪一只“老鼠”,把它绳之以法 。克里斯蒂笔下另一位女侦探马普尔小姐,表面上是一位爱扯闹的老姑娘,外号叫“老猫”,其实,马普尔小姐利用闲扯来进行推理,她总是把无关紧要的闲话与有意的谋杀联系在一起,透过罪犯的某些细节与不寻常的举止来窥视其内心的秘密 。她和波洛一样,都是心理学家 。在《东方快车谋杀案》中,波洛对12个旅客的心理活动作了推测,并了解了每个人历史,从中得出了杀死雷切特的正是12个人共同作的案,原来他们是要为无辜的孩子复仇 。在《迷雾》一书,雪柏医生表演得极其出色,但波洛并没有被假象所迷惑,他精于推理,终于将雪柏医生绳之以法 。在《偷宝石的猫》中,波洛对梅多班克学校作详细调查,运用严密的推理揭露了真凶安·沙普兰的真面目 。马普尔小姐则在《牧师住宅凶杀案》和《书房的死尸》两案中,有惊人的表现,以她的智慧与心理学知识,让迷雾中的真凶从幕后走到了幕前 。充分显示心理推理在侦探小说中的勉力 。尤其值得指出的是,克里斯蒂的侦探小说尽管写了凶杀与男女之情,但她创作的态度是严肃的,没有渲染暴行,更没有色情描写,文笔相当洁净 。
语言特色
阿加莎·克里斯蒂尽管没有进过正规的学校,但她的文字精巧优美,语言流畅自然,明显地受到狄更斯小说的影响 。她的小说在结构上超过了柯南道尔 。柯南道尔擅长写短篇,而克里斯蒂则驾驭众多人物与复杂情节,致力构思长篇侦探小说 。她小说中的伏笔与线索也比柯南道尔的多 。克里斯蒂擅长用多侧面的表现手法来反映社会现实,并在每一桩凶杀案的背后插入时代背景与风俗人情的描写 。如在《尼罗河上的惨案》中用优美的文笔描绘水上风情和名胜古迹;而在《偷宝石的猫》一书中,则对中东的地理环境与当地风俗描写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尤其在描写凶杀案发生后,每个与案件有牵连的人的心理活动,可谓惟妙惟肖 。克里斯蒂的语言风格也颇具现代主义意蕴 。她的语言含义丰富,有着广阔的阐释空间 。读者在达到结局之前,根本无法确定她语言符号的真正所指 。这种描绘的模糊性正与侦探小说这一文体的叙事口标相一致,促使读者怀疑每个人物的动机,增强了悬念 。
人物影响
法国总统戴高乐自称是“阿加莎·克里斯蒂迷”,英国皇太后玛丽也把读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说作为一种最好的享受 。在玛丽王后80岁生日时,英国BBC电台为女王祝寿,玛丽女王指定要播出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