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蔡叔度与著名的三监之乱的故事

蔡叔度,姬姓,名度,是周文王第五子,周武王的弟弟 。他是西周诸侯国蔡国第一任国君,在位年大约是从武王灭商后至三监之乱期间 。周武王灭亡商朝之后,把自己的八个弟弟分封在各个地方 。叔度受封于蔡(今河南省上蔡县),建立蔡国,以监护商纣王太子武庚所统领的顽军遗民 。在周成王时,蔡叔度因不满周公旦专擅朝政,与管叔鲜、霍叔处、武庚发动了著名的三监之乱,声讨周公 。周公起兵东征,蔡叔度兵败后被流放于郭邻,卒于迁所 。周公命蔡叔度子仲继位于蔡 。
三监之乱即周公东征是西周初,故商畿地区(今日河南安阳附近)的三位贵族(三监)叛乱的事件,後被周公东征夷定 。周朝武王克殷后,为了巩固政权,分商京畿为三部分,设三监监督商朝遗民顽军,实行军政殖民统治 。三监的具体君主及领土,说法不一 。
一说为纣王子武庚和武王弟管叔、蔡叔 。另说为武王之弟管叔、蔡叔、霍叔,在商都附近武装,共同监护武庚的领土 。前说出现较早,後说较为通行 。三监地域,一般认为,商首都以北地区为邶;商都以南地区为鄘;商都以东地区为卫 。武王逝后,周成王年少登基,周公摄政,管叔、蔡叔与武庚等诸侯非常不满,起兵反对周公 。周公也发动了周公东征,打败三监,正法武庚、管叔;流放蔡叔;将霍叔废为庶人,平定了三监之乱 。
【揭秘:蔡叔度与著名的三监之乱的故事】为了组织东征军发动平叛之战,周公说服太公望和召公 。他说:“我之所以不回避困难形势而主持政务,是担心天下背叛周朝 。否则我无颜回报太王、季王、文王 。三王忧劳天下已经很久了,而今才有所成就 。武王过早地离开了我们,成王又如此年幼,我是为了成就周王朝才这么做的” 。
在出征前的占卜上,周公向臣子们讲了一番话,他说:“殷人刚刚恢复了一点儿力量,就想乘着我们内部混乱,起来造反 。重新夺回他们已经失掉的权位,说什么他们‘光复旧业的机会到了!’妄图再让我们成为他们的属国 。这是白日作梦!我告诉大家,殷人里头有一伙人,愿意出来帮助我们,有了他们的帮助,我们一定能够平定叛乱,一定能保住文王和武王的功业” 。又说:“我们小小的周邦,是靠了上天的保佑才兴盛起来的,我们承受的是天命 。为了这次出征,我又占卜了一次,卜兆表明,上天又要来帮助我们了,这是上天显示的威严,谁都不能违抗,你们应该顺从天意,帮助我成就这个伟大的事业” 。周公的话,被史官记载下来,这就是《尚书》里的《大诰》 。
经过周公的宣传动员,周公把东征大军组织起来,并亲任统帅,挥师东征 。周师一到,“殷大震溃”,武庚被杀(一说败逃,不知所终) 。周公同时分兵一路直取管叔驻地卫,迅速消灭了管叔的武装,占领了城邑,管叔亦被杀死 。接着周师攻克蔡叔驻地鄘,捉蔡叔而囚之于郭凌(一作郭邻) 。
周师击败武庚及“三监之乱”之后,周公意欲扩大东征战果,一举消灭其他反叛力量 。周公原计划先向东伐奄国(又称商盖,今山东省曲阜市旧城东),奄国为东部主要反叛势力所在,即“大国”所居之地 。辛公甲提出建议:“大难改,小易眼,不如服众小以劫大”,周公采纳了他的意见,遂改变计划,决定先攻淮泗间(今苏北、皖北地区)的九夷(包括徐、熊、盈等小国),于是挥师东南,进攻九夷 。九夷诸小国实力不强,在周师的强大攻势下,节节败退,但由于九夷在此之前长期与商作战,其军队数量虽少,却颇具战斗力,且对当地的地理非常熟悉,善于在低洼河湖地带作战,而周师车兵行动不便,且士卒多有水土不服,因此攻九夷之战非常艰苦,但经过连续作战,九夷终被征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