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跟王世贞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有哪些恩怨

嘉靖二十六年(1547),恰逢三年一度的科举考试之年 。当时的科举考试,既是对参考者多年苦读的文化水平考试,也是统治者选拔治国之臣的重要途径,基本上相当于现在的高考、研究生再加上公务员考试的混合体,录取比例之低更是令人咂舌 。
中国古代士大夫的理想人生,通常有两个方向,或是经天纬地,成为治国安邦的良臣;或是蜚声文坛,留下传诵千古的文章 。张居正和王世贞作为践行这两种人生的典型代表,他们的命运也正是当时万千学子命运的一个小小缩影 。
王世贞,字元美,晚年自号弇州山人 。或许有些朋友并不熟悉这个名字,但提起明代奇书《金瓶梅》,大家一定耳熟能详,而《金瓶梅》传说中的作者“兰陵笑笑生”就被人怀疑是王世贞 。尽管《金瓶梅》作者之谜始终没有定论,但亦由此足可见王世贞在文学史的地位非同凡响 。
王世贞比张居正年小一岁,出生于江苏太仓的一个书香门第,从小衣食无忧,生活颇为宽裕 。他祖父王倬历官成化、弘治和正德三朝,最终官至南京兵部侍郎,父亲王忬也做到都察院右都御使,王世贞可谓是个不折不扣的官宦子弟 。
王世贞从小耳濡目染,写得一手漂亮的文章,年纪轻轻就与李攀龙同为“后七子”领袖,中晚年则独领文坛达二十年 。
严嵩父子权倾朝野之际,小王初入政坛,他不乏文人的理想主义,坚决不依附权贵,因此和彼时的张居正境遇类似,两人的仕途都颇为不顺 。
有心人不禁大声疾呼,这榜进士里也不乏热血青年,他们的同年杨继盛挺身而出,弹劾严嵩十大罪,五大奸,杨继盛的作为在当时无异于以卵击石,他的呐喊没有唤醒嘉靖皇帝,自己也落得个身陷囹圄 。
此时的张居正并非没有正义感,但老成持重的他却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他选择沉默并等待时机 。
小王进士则书生意气大发,他毫无畏惧地入狱探望被严刑峻法折磨得奄奄一息的杨继盛,还时不时送进汤药为其疗伤,与之同时,王世贞还充当可怜的杨夫人的秘书顾问,为其代写伸冤疏投给皇帝 。
可怜王世贞一番努力也没能挽回直言敢谏的杨继盛依然被严嵩所杀的悲惨命运,王世贞提前准备好棺材收敛故友的尸体,并亲自到刑场祭奠好友 。王世贞这样的举动体现出与杨继盛患难之交的风骨,但无疑也是对严首辅的极大挑衅,小王也顺带着成为严嵩的眼中钉 。
老谋深算的严嵩,舔着带血的牙齿伺机报复 。吏部两次拟定才华横溢的小王离开京城出任提学使,都因严丞相从中作梗而被否决 。严嵩更是抓住机会,将他父亲逮捕下狱 。王世贞如梦初醒,立刻辞去一切官职,和弟弟王世懋到处寻找好心人解救父亲 。
王氏兄弟病急乱投医,俩索性数日跪伏在严府门外,连连磕头,但严嵩不为所动,王氏兄弟到底还是没能让父亲得到宽恕而被处死 。
王世贞从此心灰意冷,绝意仕途 。
十多年以后,权倾一时的严嵩一派轰然倾覆,严世蕃更落得个身首异处的悲惨下场,相传严世蕃行刑那天,王世贞和他弟弟王世懋兄弟亲赴刑场,私下花钱买通刽子手,刽子手行刑之后,早有预谋的王氏兄弟不放过其尸体,拿到了严世蕃一条血淋淋的大腿,二人回家之后,将严世蕃的尸块扔在锅里煮熟,走到父亲王忬灵位之前,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响头:“父亲大人,孩儿食严贼之肉,为您报仇!您好好安息吧!”
这件事虽说是报杀父大仇,也从侧面显露出王世贞睚眦必报的极端性格 。
严氏父子倒台后,徐阶继任首辅,张居正作为徐阶多年来一直关爱有加的学生和主要智囊,亦扬眉吐气,正式入阁拜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