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炳炎是什么军衔?为何他能跃升唯一的准兵团级上将

1955年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时,共授予少将以上军衔者1050名,其中绝大部分是按照1952年干部评级和编制军衔规定执行的 。但因情况复杂,为控制名额、平衡山头和受个人条件影响,也有少数例外者,如王树声、许光达、肖克、贺晋年等 。本文要介绍的是另一位,即贺龙元帅的爱将贺炳炎 。
贺炳炎1913年出生,16岁参加湘鄂西红军,21岁当师长,是标准的少壮派将领 。湘鄂西红军主要由贺龙红4军和周逸群、段德昌红6军合股而来,共同组成红二军团 。贺炳炎则出自贺龙的红4军,可以说从少年时期就追随贺老总 。
从历史的高度看,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各大根据地主力红军中,人才最多、战斗力最强的是红四方面军,其次是红一方面军,再次是红二军团(后来的红二方面军是红二军团与原属红一方面军的红六军团、红九军团合并组成的) 。可惜的是,湘鄂西苏区命运多舛,在鼎盛时期遭遇魔王夏书记几通乱杀,红二军团优秀将领大部凋零,最后剩下的屈指可数 。这直接影响了红二军团这个山头后来在各个历史阶段的沉浮荣辱 。贺炳炎,就是红二军团少数幸存将领中的佼佼者 。
贺炳炎是我军著名的“一把手”将领,一生颇为传奇,有几件比较突出的事情 。
在57名开国上将中,贺炳炎的身手应该名列前茅,堪同许世友一比 。他9岁就到武当山学剑法,后又改学刀法,因此练出了一身好刀术 。红军时期,贺炳炎经常手抡大刀杀入敌群浴血肉搏,威震敌胆,后来升到师团级干部仍然如此 。2005年有一部影片《太行山上》,梁家辉饰演的贺炳炎率部大战雁门关,独臂挥刀鬼子是沾着死碰着伤,着实开了神剧先河 。在历史上的雁门关伏击战中,没有电影里那么夸张,不过作为主要指挥员的贺炳炎确实也挥刀上阵,手刃了一名日军 。
贺龙一生威风凛凛,打仗却善于用智,变动自如,不赞成只会蛮打 。偏偏贺炳炎是个不要命的狂热分子,每战都争当“孤胆英雄” 。这要换了别人,一定要受贺老总批评,但到了贺炳炎这儿就不一样了 。贺老总非常偏爱贺炳炎,曾夸奖说:“烧火棍到贺炳炎手上也能当机关枪使 。他从不怕死,冲锋在前,撤退在后 。”言外之意,贺炳炎和李云龙一样,是个有创造性的将领 。贺老总喜欢的就是有悟性的部下 。
在红二、六军团北上长征途中,任团长的贺炳炎率部开路,在战斗中身负重伤,右臂粉碎性骨折 。当时既无手术器械,又无麻药,医生只好拿一把锯木头用的锯子为贺炳炎截肢 。整整2个多小时里,贺炳炎奋力硬抗,汗被全身,咬碎了堵嘴的毛巾,把旁边的医生护士都吓坏了 。事后贺龙将两块锯下来的碎骨用手帕包起来收藏,成为教育手下将士的“传家宝”:看,这就是贺炳炎的骨头啊!”
贺炳炎在战争年代负伤11次,搞垮了身体 。建国后担任成都军区司令员,工作繁重,伤病交加,却不肯休息,终至英年早逝 。他病逝时年仅47岁,是第一位离世的开国上将,也是去世上将中最年轻的一位 。
话说回来,在1952年干部评级时,贺炳炎被评为准兵团级 。按照准兵团级干部授衔标准,多数可评为中将 。授衔结果也基本如此,57名准兵团级干部中有53名被授予中将军衔,3名被授予少将军衔 。唯独贺炳炎,被拔升授予上将军衔,成为了唯一的准兵团级上将 。为何会如此呢?
答案很简单,就是为了平衡山头派系 。作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六大苏区、红军三大方面军的基本山头,湘鄂西苏区红二军团是旗帜之一,必须在将帅各级授衔结果中都要有代表人物 。比如元帅的代表是贺龙,大将的代表是许光达,上将中也必然要有代表 。然而看一下和上将军衔对应的正、副兵团级干部中,出身湘鄂西苏区红二军团的只有廖汉生、成钧二人 。其中廖汉生的资历、战功是够了,但长期担任政工干部,军事代表性上差一些 。选拔红二军团的干部当上将,红二军团老首长贺龙的意见非常重要 。恰恰廖汉生却是贺龙的亲戚,这让贺老总也不好说话了 。综合考虑后,廖汉生只好当了红二军团在中将中的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