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永乐帝的身世之谜:或许竟有蒙古血统

永乐皇帝的生母主要有朝鲜人和蒙古人2种说法,但是从朱棣的面相和浓密的胡须和朱棣天生彪悍,擅长大规模骑兵战,当皇帝以后长期在蒙古作战,非常适应草原生活等方面来看,他是一个蒙古女人所生的可能性更大 。朱元璋有26个儿子,但是成器的不多 。他越到晚年越发愁——这么大的江山,我死之后,交给谁来坐?长子朱标当然是最合适的人选
朱标传说为马皇后亲生 。朱元璋一登上皇位,就给马皇后吃了颗“定心丸”,册立13岁的朱标为皇太子,即未来的国家领导人,也算是对得起这位相濡以沫的奇女子 。朱元璋聘请浙江名士宋濂等人为太子的老师,希望将朱标培养成合格的接班人 。精心培养25年之后,朱标已经38岁,继承父亲大位的能力是有了,可是朱标的身体熬不住 。1392年1月,朱标从陕西视察回来后,身上长了个大肉瘤,折磨得寝食难安,异常痛苦 。朱标的长子朱雄英10年前已经死了,伺候父亲全靠次子朱允炆 。
朱允炆年仅14岁,日夜守在父亲身边,至少也算是1392年度“感动中国”的孝子人物 。他是个偏脑袋,朱元璋给他起了个“半边月”朱标病了4个月不幸英年早逝但朱标还是不幸早逝 。对于勤恳的老皇帝来说,这是极为罕见的大事件,不是普通的丧子之痛——接班人没有了,整个帝国的命运怎么办?那么多大将手握重兵,怎么节制?这件事折磨着老皇帝,居然28天没有上朝 。朱允炆将3个年幼的弟弟照顾得十分周到,这一切朱元璋都看在眼里 。朱元璋不得不重新选择继承人 。周王、晋王、燕王等都有野心 。秦王荒唐成性,是一摊扶不上墙的烂泥,还差点儿被废了王号 。
网络配图
晋王外表残暴,违法乱纪,然而本质上是个胆小鬼 。鲁王是个天大的蠢货,为长命百岁,乱吃丹药,把眼睛吃瞎了 。其他的王子有的杀人犯罪,有的沉溺酒色,稍微几个成器的,却是舞文弄墨、没有任何政治经验的艺术家 。现在,只剩下四子、燕王朱棣和朱标次子朱允炆PK了 。朱元璋对朱允炆抱着一种复杂的感情,对他仁柔的性格又喜又忧:他柔弱的肩膀,能担负得起治理国家的重任吗?这么仁柔,跟个兔子似的,多么大的缺陷啊 。做皇帝,必须有狮子、老虎的硬汉性格,否则必定会被政坛上的狮子、老虎吃掉 。
朱元璋就立储问题,曾经悄悄征询过大臣的意见 。他问翰林学士刘三吾:“太子死了,皇长孙(朱允火文)年幼不懂事 。治理国家必须选对人,我想让燕王接班怎么样?”刘三吾是知识分子,你问他谁当储君,他当然只推荐自己的同类 。他头摇得像拨浪鼓:“立燕王绝对不行!如果立燕王,那么秦王、晋王怎么办?皇长孙朱允火文四海归心,大家都拥护他,您可以安心睡大觉 。”文官们拥护朱允火文,因为他是文人,是大孝子又是大好人,上台后能实行文明德化之治,而不是军事化的高压独裁 。朱元璋的统治太过猛烈,官员暗地叫苦,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长久下去没人吃得消,国家客观上需要一位阴柔、仁爱的皇帝,让人民歇歇脚、喘口气 。的绰号 。朱允炆从小生活在深宫之中,在知识分子中间长大,知识渊博,而且以德服人 。但他性格仁柔,心太软,脸不厚,心不黑 。朱允炆非常有孝道 。而在争夺皇位的斗争中,“孝”就是夺取皇位继承权的秘密武器 。所以,朱允火文一定要将“孝”进行到底 。
朱元璋欣赏四子朱棣的“武”
对于第四子朱棣,朱元璋确实非常欣赏,尤其欣赏他的“武”,这是朱允炆不具备的特殊优势 。朱棣是闻着战争的硝烟味长大的,1360年4月17日出生于南京,正是陈友谅大举进攻南京的那一年 。他11岁封燕王,17岁迎娶徐达的长女,20岁就藩北平 。朱棣的才能不在朱元璋之下,弯弓射大雕不在话下,尤其喜欢打仗,智谋过人,知道怎么打胜仗 。作为罕见的勇士和智慧人物,朱棣可谓一代“战神” 。现在他33岁,正当青春年少 。论才能和胸襟,朱棣都胜过朱允火文 。一次,大家在宫里看赛马 。朱元璋出上联:“风吹马尾千条线 。”朱允火文没有打仗经验,所见不过平凡琐事,憋足劲想出“雨打羊毛一片毡”,软绵绵的,没什么味道 。而朱棣见过世面,巧对“日照龙鳞万点金”,气魄宏大,朱元璋听了非常高兴 。燕王朱棣就藩北平,以他为众藩王之首,与宁王、晋王、肃王、秦王等沿长城一线封国,为天子守边,抵御北方蒙古人的侵犯,号称塞王 。朱元璋允许他们拥有3000人的护卫,最多的可以达到1.9万人 。燕王、晋王、秦王势力最强,多次奉诏攻打蒙古,即使傅友德、蓝玉这样的大将也要听塞王指挥 。尤其是燕王朱棣,负有控制北部门户的重任,能够直接指挥的军队多达30万人,军中大小事自己裁决,只有天大的事才向朱元璋汇报 。1390年,一场战斗使年仅30岁的朱棣威名远扬 。那年元旦刚过,朱元璋命令燕王和晋王分兵合击,打垮元代丞相咬住、平章乃儿不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