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古代新娘陪嫁嫁妆:上到飞禽走兽下至丧服

结婚从古自今都是每一个人一生中最神圣的时刻 , 然而 , 二人甜蜜的结合并非只是另个人的事情 , 而是两家人的事情 , 从古自今皆是如此 。
男方结婚需要各种准备 , 而女方家长则需要为女儿置办嫁妆 。在现代 , 嫁妆一般是以人民币、金银首饰、车等为主 , 但是在古代这些可真都不算啥!
据史料记载 , 新娘要置办嫁妆的风俗始于春秋时期 , 当时 , 鲁国大夫辕颇担任相当于今国家土地资源部部长的司徒一职 , 对封邑内的土地征收赋税 , 用来作为鲁哀公女儿的嫁资 。那时不只诸侯嫁女有嫁妆 , 民间也已普及 。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国风》中 , 便提到了卫国女子出嫁时的情形:“以尔车来 , 以我贿迁 。”
而古代的嫁妆可谓是无奇不有 , 奇怪到来自未来的你根本想不到!
网络配图
一、鸡鸭狗猪和大雁
在战国时期 , 嫁女要陪送嫁妆已成普遍的社会风气 。从考古发现来看 , 那时的嫁妆还很丰富 。如1986年在湖北荆门包山发现的一座战国楚墓中 , 出土了许多珍贵的文物 , 其中有一只“彩绘出行图夹纻胎漆奁”经考证是迄今发现的最早一只女性梳妆用品 。
奁盖壁上绘有一幅出行图:整幅画面由26个人物、2辆骖乘、2辆骈车、9只大雁、2只狗、1只猪构成 , 另有衬托场景的5棵大树 , 所反映的内容即是当时女子出嫁场景 。猪、狗是那个时代很重要的家庭财富 , 用之陪嫁女儿也属重要财物了 。大雁则是当时新郎到新娘家迎亲时必带礼物 , 即所谓“执雁为礼” , 也叫“奠雁” 。
二、毛巾脸盆和鞋子
在古代 , 能当嫁妆的东西不少 , 除了家庭日常生活用品外 , 房子、土地、生产工具都可以当嫁妆 。清人徐珂《清牧类钞·婚姻类》记录了一条当时黑龙江陪嫁风俗 , 当地有钱人家置办的嫁妆 , 一般有“鞋四十只、衣三十袭 , 包金首饰两事” , 另外“洗衣盆、手巾、胰子”什么的 , 也都列入清单 。
三、丫鬟妹妹七八个
春秋战国时期 , 贵族嫁女都会让女儿的侍婢 , 即后来所说的“丫环”一起陪嫁 , 有的还会让妹妹跟着过门 。一直到清代 , 陪嫁丫环的现象仍很常见 , 如《红楼梦》中的 “凤姐”王熙凤 , 她出嫁时丫环平儿便陪嫁进了贾府 , 后被丈夫贾琏纳为妾 。
网络配图
四、丧服、缞衣棺材板
其实 , 把女子当嫁妆并没有什么稀奇 , 一夫多妾是古代家庭的正常结构 , 真正另类是把凶服、棺材这些与喜庆气氛格格不入的不祥之物当嫁妆 。
据《余姚六仓志·风俗》记载 , 在过去浙江宁波慈溪一带 , 嫁妆中“必预备凶服” 。所谓“凶服” , 即办丧事穿的缞衣麻裙 , 是女儿在将来公婆去世时要穿的丧服 。而公婆对此“嫁妆”不仅不觉得晦气 , 还很高兴 , 觉得亲家想得周到 。
与丧服一样另类的嫁妆 , 算是棺材板了 。在过去广东大埔一带就有“陪棺材板”的婚俗 。据记载 , 当地嫁女“铺排妆奁等物 , 多者或至新人夫妇百年后所需寿板均备 。”如果不方便陪送棺材板 , 有的地方还会变通一下 , 如在过去的台北市 , 便有用金子打制一只与棺材板价值相当的小金棺材当嫁妆的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