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禹偁:一位直言不讳的宋代文学巨匠,屡受贬谪而不屈( 二 )


后来他和太守在一起赏白莲时 , 提起了这个诗才敏捷的神童 , 太守便即召王禹偁前来 , 即景命题 , 让他咏白莲诗 , 王禹偁又马上又口占曰:"昨夜三更后 , 妲娥堕玉簪 。冯夷不敢受 , 捧出碧波心 。"太守也叹服为天才 。
王禹偁考中进士后 , 从基层一步步地做了上来 , 后来官至右拾遗 , 属于国家监察干部吧 。要说他为人正直 , 刚正不阿 , 担任这职务很是合格 。但是 , 你要看跟哪个混嘛 , 如果是跟着朱元璋 , 那肯定是被青睐有加 , 但你这是在大宋初期啊 , 皇帝都崇尚糜费 , 下边跟风一片 , 你这在边上哇哇哇地 , 烦不烦啊 。
更糟糕的是 , 王禹偁眼见宋太宗在后宫中过着奢靡无度的生活 , 发自本能的上了一疏叫做《端拱箴》 , 直言皇帝挥霍无度 。你老几呀?胆子还不小 , 太宗不动声色 , 很快就把他的言官免了 , 改任秘书郎 。
其实 , 对眼前的处境 , 王禹偁的内心也是很痛苦的 , 人非草木 , 孰能无情 , 写在谪贬期间曾写过一首《春居杂兴》倾诉的就是这种难言之痛 。
两株桃杏映篱斜 , 妆点商州副使家 。
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 。
这首七绝就是以触事兴感的形式 , 通过咏叹风折花枝这样的琐事 , 曲拆隐晦地反映诗人凄苦的生活 , 也是隐喻诗人的遭遇 。同时 , 似乎还在责问 。灼灼桃杏和呖呖莺声本是妆点这明媚春光的 , 而春风又正是召唤花开鸟啭的春天主宰 。这有功无过的桃杏与黄莺不为春风所容 , 这是为什么呢?
然而 , 这王禹偁就是一根筋 , 不接受教训 , 还在不停地烦这皇帝老儿 , 结果终于被踢到秦岭看风景去了 , 免得总在皇帝面前晃得心烦 。后来太祖赵匡胤的皇后去世后 , 太宗处理得很不得体 , 明眼人都知道这其中的板眼 。他又跳出来说这太宗不落教 , 夺了人家天下 , 还不把人家的夫人当国母安葬 , 结果 , 又被贬到滁州钓鱼去了 。
可以说 , 王禹偁是天下大才 , 宋初政治环境也很宽松 , 皇帝们还是爱才之人 , 但他太正直 , 三起三落 , 像个皮球一样被人踢来踢去 , 直到真宗即位 , 才回到朝廷 。后来又得罪当时宰相 , 再度被踢出朝堂 , 最后在蕲州去世 , 年仅48岁 。
王禹偁此生就是太过刚直 , 敢于直言讽谏 , 凡是看不惯的事情 , 心里憋不住 , 快人快语 , 因此很容易得罪人 。上至皇帝宋太宗 , 下至同僚 , 包括宰相之类的执政大臣 , 大家伙儿都很烦他 , 可又钦佩他的文才 。所以 , 老王的这一生 , 总是在荡秋千 , 我行我素 , 所谓江山易改 , 本性难易 , 大概就是指的他这样的人 。
王禹偁一生数起数落 , 他的内心也是孤独和不服 , 这在他诗中也得到充分的展现 , 如这首《村行》:
马穿山径菊初黄 , 信马悠悠野兴长 。
万壑有声含晚籁 , 数峰无语立斜阳 。
棠梨叶落胭脂色 , 荞麦花开白雪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