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权利最大的女人吕雉为何嫁给小混混刘邦

吕雉少年时随父亲吕太公因避仇来到沛县,县令本与吕太公是朋友,当即招待他们全家饮宴,并请了县中一些头面人士相陪作客 。自然,赴宴者也不会空手而来,总是带了一些贺礼的,而酒宴上的座次,也按照送礼的多少而进行排列 。酒宴正进行到一半,忽然一阵喧闹之声,过了一会儿,县令来道歉说,他手下的一名泗水亭长刘季(或叫刘三儿)的,没有送礼,却开了一个空头礼单,坐上了首席 。

这个刘三儿,就是后来的汉高祖刘邦 。当时他的为人处境,可能如《高祖还乡》那支套曲中描绘的情景:“曾在俺庄东住,也曾与我喂牛切草,拽犋扶锄 。春采了俺桑,冬借了俺粟,零支了米麦无重数 。换田契强秤了麻三秤,还酒债偷量了豆几斛……”刘三儿平时喜欢与杀猪、屠狗之辈酗酒闹事,既穷且无赖,混吃混喝,无以养家 。像这等性情之人,太平日子里是被平常人家嫌恶的对象,断不是一般人心目中的佳婿人选 。
网络配图
此次县令招待客人吕太公,酒宴甚为丰盛 。刘三儿垂涎三尺,但是因为身无分文送不起礼,索性放泼了胆子写一份空头礼单送出去,拼着事后被发现挨一顿打,先混一顿酒肉吃再说 。若是换了别人,也早被叉出去打一顿了,但是今天的主人是吕太公,也就是吕雉的父亲,他阻止了县令的怒气,并把刘三儿请了上座,亲自与他对话 。由此,刘三儿的生活发生了变化——他有了一个妻子 。
太平盛世的人们,嫁女嫁一个忠厚老实的人,好生安分过日子自然是再好不过 。但是若逢乱世,老实是无用的代表,忠厚是被欺的象征 。沛县的人们大约经历无多,因此大伙儿打的还是安分过日子的念头 。但是据史书记载,此番吕太公是因为避仇而移居沛县,这样经历过世事的人,自然有几分算计和远见 。只不过他的见识押的不是女儿的幸福,而是前途 。
在一个安分百姓不得安生的乱世之中,倒是像刘三儿这样的泼皮无赖是吃得开的 。乱世脑袋都没有了还过什么日子?吕太公的眼光很长远,秦人暴政,乱世将至,家族中得有几个狠角色,才能够安身立命 。于是,吕太公先是把大女儿吕雉嫁给混混刘三儿,又把小女吕媭嫁了个杀狗的樊哙 。
刘三儿的父母,很为这个混账儿子犯愁,他不像两个哥哥一个弟弟一样肯下地干活,每天喝酒吃肉没个安生 。如今年近四十,谁知道他竟然骗到了一个媳妇回来,因此他们对这个新媳妇大为欢迎,指望这个新媳妇能够让浪子回头,安分过日子 。
网络配图
若以为婚姻生活能够改变一个人的本性,那便是大错特错了 。结了婚之后的刘三儿依然不改本性,和狐朋狗友鬼混,酗酒打架,赌博欠账,吕雉不但要下地种田、烧饭洗衣,还要奉养老人、生儿育女,而刘三儿却永远在她需要的时候不见踪影 。她还不如嫁给了卖狗肉的樊哙的妹妹吕媭,樊哙虽然和刘三儿是同类,但至少还会带回家一斤半斤的狗肉来给妻子打打牙祭 。
若是换成一般的姑娘,恐怕早就受不了要打离婚了,当时可不是朱熹所谓从一而终的年代 。同为汉代,有朱买臣的妻子嫌弃他不能养家弃他而去,汉武帝的妈王娡也是嫌弃丈夫金王孙不够出息而另嫁汉景帝……但是吕雉却乐天知命地过起了这样的日子,她不但生下了一对儿女,同时对刘三儿的酒肉朋友亦是大方招待,令得诸人对这位大嫂感佩不已,以至于在后来吕雉遭遇太子废立危机之时,众兄弟皆是力保这位大嫂,使得刘邦无可奈何 。
在以后的日子里,刘邦在一次酒醉后放走囚徒而逃亡,守在家中养儿育女的吕雉却被牵连入狱,受尽牢狱之苦 。后来被释放出狱之后,吕雉不但要撑起整个家的重担来,还要应付上门的官差滋扰,还得偷偷地带衣物和粮食长途跋涉到深山里送给刘邦 。这个时候,她还是一个很好的妻子,但是,一年一年地独自面对风雨,她渐渐变得强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