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守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清洋务运动时期著名反洋务论者刘锡鸿简介

刘锡鸿(?-1891),原名刘锡仁,字云生,广东省番禺县捕属人 。原籍广东新会 。是19 世纪60 年代洋务运动时期著名的反洋务论者,是保守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曾于1876 年任清朝驻英使馆副使和出使德国大臣,并兼任驻奥匈、荷兰公使 。他可以被称为近代中国第一批走出国门的外交使节 。
人物生平
其父以贩鱼为业 。其兄刘锡鹏,为道光二十三年恩科举人 。刘锡鸿于道光二十八年考中举人,魁岸负气,有不可一世之势。
他从小接受正统的儒家文化教育,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理想 。他考取举人后做过幕僚,镇压农民起义 。他后来加人郭嵩焘的幕府,并成为他的心腹和得力助手,也曾得到了他“亢直无私”只是“于世故人情全不一加体察”的评价,两人也曾交好 。
后来郭嵩焘被任命为驻英公使,而此时副使职位又空缺 。于是,郭嵩焘提名刘锡鸿,刘锡鸿就这样成为了一名外交官 。但是,他对郭嵩焘只提名他为参赞而不是副使十分不满,这为他们俩后来反目成仇,积怨甚深埋下了隐患 。
1877年,两人以中国驻英国使节的身份在英国参观游历,关系还算和睦 。但是,国书未列副使名事件和领薪水事件使他们两人之间的矛盾终于总爆发 。两人互相攻讦,他先后参郭嵩焘“三大罪”“十款”,而郭嵩焘参他滥支经费,最终两人被“各打五十大板”,在1878年同时被召回国 。回国后,刘锡鸿继续担任光禄寺少卿,最后因为批评攻击李鸿章“跋息不臣,俨然帝制”而被慈禧革职,后于1891年逝世 。
著作有《英招私记》、《日耳曼纪事》、《刘光禄遗稿》等 。
【保守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清洋务运动时期著名反洋务论者刘锡鸿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