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万里长城的真正起点到底在哪里?( 二 )


网络配图
于是朱棣就想了一个计策,假装去宁王朱权的驻地(今内蒙古宁城)谈判,轻车简从不带军队 。宁王一看亲哥哥这么有诚意,就宴请朱棣,宴会之后朱棣勾结宁王的属下直接把宁王给绑票了,连夜南逃 。宁王的部队在要挟之下不得不站在朱棣一方,南下参与靖难之役 。
本来宁王治下蒙古兀良哈部一直是服服帖帖的,宁王麾下的精兵南下去打内战了,这里可就没人管了 。夺取皇位后朱棣对宁王还是信不过,把宁王改封在南昌终日打压迫害,而且撤掉了挟制兀良哈部的大宁卫,把宁王原来的地盘赐给了兀良哈部 。总之就是宁可相信异族也信不过自己亲弟弟,这在帝王之家太正常不过了 。
兀良哈部从被宁王挟制变成了“区域自制”,嗨的不得了 。经过三年的内战,明朝的国力损失不小,也顾不上北方草原,所以鞑靼部做大 。大明靠不住了,兀良哈部也就只能归附于鞑靼部了,这样一来东北的蒙古部族也开始频繁南下劫掠,东北边疆不像原来那样安宁了 。在这样的背景下,永乐年间不得不改居守势,开始修建辽东镇长城 。其实这祸根就是朱棣自己造下的,中国历史上因为打内战丢掉的土地数不胜数 。
辽东边墙第一阶段的修建是从永乐年间到正统年间,从北镇(今辽宁省锦州市辖区)修到辽河流域的开原(今辽宁省开原市) 。第二阶段是从明正统七年开始,修建了从北镇到山海关,这样就与长城主墙体相连接了,成为了明万里长城的一部分 。当时还没有“长城”这个叫法,人们把长城就叫做“边墙” 。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明朝的蒙古问题还没解决,生活在东北白山黑水间的女真各部再次兴起,为了应对女真各部的劫掠,明成化十五年起又开始修建辽东边墙的第三段,从开原一直修到中朝边境的鸭绿江畔也就是虎山关 。为了进一步巩固辽东长城防线,万历初年到万历四年又在辽东边墙以北修建了六座城堡,自此辽东边墙防御体系基本成型 。
辽东边墙的历史作用还是很大的,早期对蒙古兀良哈部的防御史是成功的,明清的斗争中,关宁锦防线也是在辽东边墙的基础上修建的,不是凭空造出来的,没有这段防线明朝根本支撑不了那么多年 。
说到这里忍不住插一句,雪松之前看过多篇网文,大意是说万里长城根本就没用,理由很简单,因为长城没挡住游牧民族 。这文章读完了吧,第一感觉就是这小编肯定不是学历史的,书肯定也没看几本,而且智商让人堪忧 。
历史是个人文学科,人文学科和理科思维是不一样的 。按照科学思维,我说“屋子里全是男生”,你能找出来一个女生就能证明我说这句话是一个假命题,但是文科不是这样绝对的 。长城的作用体现在哪?两千多年里大部分时间是起作用的 。不是说长城被攻破过几次就证明它完全没用,挡不住游牧民族 。
我特想问问那位小编,他有没有免疫系统?有免疫系统就能保证不生病吗?感冒一次是不是说明他的免疫系统一点用没有?那他敢不敢把免疫系统摘除?
他电脑里有没有杀毒软件防火墙?能保证百分之百不中病毒吗?如果说中几次病毒就说明杀毒软件防火墙一点没用,那他不装杀毒软件试试看 。
他锁了门家里照样有可能被盗,这能说防盗门完全没用吗?那他出门别锁门试试看?
同样的道理,长城并不能保证游牧民族一次都打不进来,但是没有这东西游牧民族想来就能来 。关于长城到底有没有用,以及这些长城无用论者思想来源的问题,我还真的专门研究过,这事儿特别好玩,咱们以后专门来聊 。
扯回我们的话题——辽东边墙和虎山长城 。不久前我去过丹东,专门去看了虎山长城 。一来到这个AAAA级景区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座造型酷似虎头的孤山,耸立在鸭绿江畔,雄伟的长城依山蜿蜒而上……瞬间我产生了一种不祥的预感,最终这种不祥的预感变成了一丝失望感 。这倒不是因为景区外面黏住游客不停骚扰的黑旅行社,而是主要来自这段长城的雄伟 。一看这雄伟的城墙就知道是修复的,而原本的遗迹城墙八成是看不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