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著名的遣唐使,吉备真备回到日本后被民间奉为诸葛亮?

据《日本书纪》记载,推古天皇三十一年,自唐朝归国的留学僧惠齐、惠光、医惠日、福因等人上奏说,在唐留学人员均已修成学业,他们向天皇建议:“大唐国法式备定之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朝廷认可这一建议,经过7年准备,于舒明天皇二年(630)派出第一批遣唐使 。此后264年中,共任命遣唐使19次,其中有13次真正到达了唐朝 。遣唐使这一非同寻常的政治活动,自然并非几个留学僧的建议便可肇端 。
【那些著名的遣唐使,吉备真备回到日本后被民间奉为诸葛亮?】遣唐使回国后,虽然一度在政治上受到排挤,但无论政治制度改革,抑或学习唐朝文化,他们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中名声最著、作用最大者,当属吉备真备 。
吉备真备22岁时随第8次遣唐使入唐,在唐凡17年 。他学习内容非常广博,三史、五经、名刑、算术、历道、天文、汉音、书法、音乐、秘术、杂占等皆有涉猎 。吉备真备根据汉字楷书的偏旁创造了“片假名”,与空海和尚根据汉字草书偏旁创造的“平假名”一同构成日文的字母 。如此恐怖的知识量和跨越时代的发明,令他在日本民间形成了类似于诸葛亮的地位 。后人编绘的《吉备大臣入唐记绘词》收录了许多怪诞的传说 。例如一则故事说,唐朝人强留吉备不归,吉备便施展秘术“封住”日月,致使十天之内天下时辰出现怪动,唐人占卜后得知真相,吓得皇帝马上下诏准其归国 。
吉备真备归国后仕途顺利,先后任大学助、东宫学士、春宫大夫等职,先后给大学竂学生传授五经、三史、明法、算术、音韵、籀篆等六道,还给孝谦女帝讲授过《礼记》等学问 。藤原仲麻吕(惠美押胜)得势时排挤吉备真备,逼他在56岁时再次奉使入唐 。归国后吉备真备主持过太宰府军政,天平宝字八年(764)惠美押胜叛乱,吉备真备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平定叛乱,从此平步青云,做到了右大臣之位 。他的学问广博有余精深不足,先求具其形而后再求深入,代表了那个时代日本学习唐朝文化的典型状态 。
晁衡的名声更加响亮 。他717年随第8次遣唐使团入唐,与素怀大志的吉备真备不同,他更加专注地学习文学,因为成绩优秀,获准参加科举考试并中了进士,在唐朝历任校书、左拾遗、左补阙、仪王友 。这几个官职对文化素养要求都非常高,可见其造诣之深 。故而李白、王维、储光羲、包佶、赵骅等才子士人都与他交情颇深 。
唐玄宗对晁衡非常喜爱,以至于733年晁衡提出要归国时未获同意 。直到752年,五十多岁的晁衡再次提出归国探望父母,玄宗才终于批准 。王维等人向他道贺,纷纷以诗酬送,晁衡亦作《衔命还国作》一诗:
衔命将辞国,非才忝侍臣 。天中恋明主,海外忆慈亲 。伏奏违金阙,骖去玉津 。蓬莱乡路远,若木故园林 。西望怀恩日,东归感义辰 。平生一宝剑,留赠结交人 。
752年十月,晁衡归途中遭遇风暴,晁衡和大使藤原清河漂流到驩州(今越南) 。当时人们都以为晁衡遇难,大诗人李白悲伤不已,写了一首《哭晁卿衡》以哀悼之: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
晁衡后来辗转回到长安,后来官做到镇南都护(正三品),770年以73岁高龄结束了他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 。晁衡是中日交往一个光辉的典型,故而中日两国都对他评价颇高,分别在西安和他的故乡奈良为他树立了纪念碑,以表彰他为两国友好做出的巨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