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嫌弃妻子在家裸身而孟母为何要狠批儿子( 二 )


而孟母搬家到了一座集市的旁边 , 很快孟子又和周围的小朋友打成了一片 , 他们一拨人扮演商贩 , 一拨人扮演买东西的人 , 讨价还价 , 锱铢必较 , 都开心极了 。孟母再次摇了摇头 , 看来这也不是我们能居住的地方 。
孟母又将家迁徙到学宫附近 , 这样一来 , 孟子在***的时候 , 就学揖让进退等礼节 。孟母认为这才是教育孩子的好地方 , 便定居下来 , 这是有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 。
很多人质疑过孟母的做法 , 一个人的成功难道与环境的关系这么大吗?这个问题我觉得要从什么角度去考虑 , 如果是从自己的角度上 , 我觉得更应该处于一个更为困难的环境中去磨炼自己的意志 。
可是孟母是从一个母亲的角度去考虑的 , 而且她要面对的是她年纪幼小 , 不知是非的儿子 , 现代心理学认为一个人的基本人格是在六岁以前基本形成的 , 从此根深蒂固 。孟母重视孟子少时的环境是无可厚非的 。
孟母作为一个母亲 , 真正成了历史上的一个标志 , 是因为她为后世的母亲们做出了表率 。
网络配图
首先她要面对的是拮据的生活 , 一个寡妇带着一个幼小的儿子 , 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孟母要独立承担起这个家庭的一切 。孤立无援的孟母开始了坎坷的人生旅途 。她要凭着自己的双手谋取衣食所需 , 更要以自己的力量 , 把唯一的儿子教养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
孟母每天靠织布含辛茹苦地为儿子积攒着每一文钱 , 但是年少的孟子却惹得母亲大怒 , 她把这些刚刚织好的布全部毁掉 。
原来孟子从小就很聪明 , 但是聪明的孩子都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贪玩 。
孟子就属于那种一学就会 , 但决不再温故知新的孩子 , 有一天放学 , 孟母正在织布 , 便问道:“你学的咋样啊?”孟子随口说道:“凑合吧!”
孟母一听大怒 , 随手拿起一把剪刀 , 将织成的一段锦绢咔嚓咔嚓 , 拦腰剪成两段 。要知道 , 这布料可是孟家的唯一的经济来源(当时士阶层是没有地种的) , 可是孟母却把好好的布料剪断 。
孟子害怕了 , 他从没有见过母亲发这么大的火 , 他知道母亲这是动了真火了 , 可是他却不知道自己哪错了 。孟子惊恐地问:“为什么这样做?”
孟母说:“你不好好学习 , 就像我把织着的布剪断一样 。做君子要想成名 , 必须要博学不能让人问倒 , 只有这样才能居住的安宁 , 活动也可远离危险 。今天如果你不好好学习 , 将来肯定要去服劳役 , 而那样就离祸患不远了 。这个就像我们现在以织布为营生一样 , 如果半途不做了 , 那我们就会没有粮食吃了啊!而没有了吃的 , 女的少吃两口没事 , 而男人就会道德败坏 , 去偷去抢 , 然后被抓进监狱 , 服苦役!”
我敢说 , 孟母说的一大半孟子都没听懂 , 但是他知道了母亲的愤怒 , 还有就是他看见过那些被抓的小偷 , 他们的下场非常悲惨 。
对于孩子的教育 , 不过是两种方法 , 吓唬和哄 。孟母这段刚中带柔的叙述 , 让孟子对自己的学业再也不敢懈怠 。
而孟子也很快有机会得到了名家的指点 , 当时孔子的孙子孔极(字子思) , 正在曲阜设馆教授六艺 , 远近学子纷纷负笈前往就教 , 孟子十五岁时 , 在孟母的鼓励下 , 孟子由邹城来到了曲阜 。孔极看到孟子非常喜欢 , 他曾对左右说:“孟孺子性乐仁义 , 言称尧舜 , 世所稀有也 。”孔极也把祖父的毕生所学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了孟子 , 孟子继续发扬着刻苦学习的精神 , 埋头苦读了五年 , 学问德业 , 突飞猛进 , 终于领悟了儒家思想的精髓 , 终成一代名家 。看到孟子成才 , 孟母心中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