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清朝人的“辫子”到底有多脏?英国传教士:想吐( 二 )


嵇康|清朝人的“辫子”到底有多脏?英国传教士:想吐
文章插图
对于现在人来说,三个月洗一次头,甚至是一年洗一次头是不可想象的。但是在古代,这种事情就比较常见了。那么问题来了,古人一年一次洗头就是间隔时间最久的记录了吗?事实上,对于古人来说,在某些特殊的时期是不能洗头的。也就是说,古人洗头的频率有时候并非一年一次这么简单。三、古人丧期不沐常言说道,“死者为重”,这一点在古代封建社会体现的淋漓尽致。在西周时期,礼制建设就受到了重视,尤其是在丧葬习俗方面,礼制更是严苛。比如说,在守孝期间,不能洗沐的时间都有所规定。《礼记·丧服四制》中就明确的记载了这方面的制度,制度规定在守丧期间,不能洗沐的规定期限是三个月。然而这只是关于守丧期不能洗沐的规定,并非是守丧期限的规定。
嵇康|清朝人的“辫子”到底有多脏?英国传教士:想吐
文章插图
因此,大多数人为了遵循礼制,为了表明自己的“孝心”,硬是坚持了三年不洗沐。比如说,《新唐书·柳公绰传》记载:“居丧毁慕,三年不澡沐。”由此可见,古人在特殊时期是不洗头的。要知道,一年不洗头的话,就已经脏到常人难以忍受的程度了,三年不洗的话,结果如何真的是难以想象。当然了,若是给古人不洗头的时间间隔列一个记录,那么三年也不是最长的那一个。在《新唐书·纪王慎传》中记载,纪王慎之女“始八岁,闻慎有疾……免丧,绝膏沐者二十年。”若是记录真实不虚的话,那么二十年不洗沐的事情,确实太过匪夷所思了一些。当然了,这也体现了丧期对于古人来说有多重要。不过,抛开以上“至孝”之人为了遵循礼法而数年不洗沐的事情不说,历史上还有一些名人本身就是懒得去洗头的。比如说,历史上因毁掉《广陵散》而大名鼎鼎的嵇康。他就是因为“性复疏懒”而经常头面一个半月不洗。宋代李流谦也将嵇康当作榜样,说自己“性懒如嵇康,不沐已三岁”。
嵇康|清朝人的“辫子”到底有多脏?英国传教士:想吐
文章插图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古人十天半月不洗沐的传统可以说是由来已久。历史上有名有姓的人物尚且如此,那么生活更加贫困艰难的百姓要多久洗沐一次,便可想而知了。因此,和清朝人的“脏”辫子相比,以前的古人的头发在平时估计也干净不到哪去。这一点,我觉得应该是封建社会制度下,百姓生活水平普遍较低导致的。结语:1895年,晚清内部悄然开始出现一股“剪辫”之风。1903年之后,一些去往海外留洋的“剪辫”学生归来行于市上时,众人已经见怪不怪。到了1904年的时候,这一股“剪辫”之风已经吹到了官兵身上。到了1910年之后,京城禁卫军开始剪辫,此后,这一股风气迅速蔓延全国,上至内阁总理大臣,下至平民百姓,彻底剪掉了满清的留辫习俗。参考资料:《新唐书》《礼记》《汉书》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