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全能太监萧敬竟历5位皇帝始终荣宠不衰

肯定会有爱探险的朋友说,太监还全能,小编能个给我看 。的确,太监因为某种缺陷,人事肯定是不行的,所以算不上,但是抛开这点不说,能文能武,算不算全能呢?如果同意的话,那么就请放小编一马吧 。
萧敬(1438-1528)就是这样一个全能,他字克恭,别号梅东,延平府南平县(今福建南平市)人,司礼监太监 。自幼入宫服役,因聪明伶俐,被选入司礼监内书堂读书 。他学习努力,进步很快 。
明英宗曾经在便殿慰劳赏赐近臣,金和钱串堆积甚多,分发得很快,萧敬一一登记,核算得毫无差错 。英宗发现这人不错,很有心计,从此开始受宠模式 。
网络配图
天顺二年(1458)他被升为奉御,不久,又成为御用监左监丞 。天顺五年(1461),升右少监 。英宗赐给他不少蟒衣、玉带和多种珍宝 。端午节那天,皇帝亲自检阅射箭,指着他说:"知道你会写文章,还会射箭吗?"萧敬立刻按着马鞍,连发三箭,箭箭中的 。说实话,很难得,一个阉人,能写会算已经很好了,还可以射箭,还能箭箭中,估计满朝文武也没几个能做到 。英宗当然很高兴,要知道,这人才是他发现的啊 。不久把他升为太监,佥书监事,每年还给禄米若干石 。他奉使到荆州、襄阳办事,各地方官的奏报,都说他行事清静,注意影响,没有骚扰老百姓 。天顺八年(1464),英宗去世,他被派到神宫监负责烧火 。这差事没什么油水可捞,但是他一样做得很好 。
但是,机会总是会给有准备的人,或者说金子一定会发光 。成化三年(1467),他被调到内宫监,负责管理仓储粮饷 。这可是好差事!但他做的账目出纳清楚,还把过去一些弊漏基本上剔除了,因此,过了不久,便晋升为司礼监佥书,并受命前往勘查武冈、蕲州等藩府的大案 。
在那里他排除干扰,审问清楚,办案公正,回来汇报情况亦扼要清晰,宪宗对他很满意 。只是,人生总会有起落 。萧敬的好朋友是东厂权宦尚铭,二人一路走来,互相关心,但尚铭罗织京师富宝勒索重贿,"卖官鬻爵无所不至",终于事发,成化末年,被抄家后的尚铭,谪放到南京当净军 。萧敬为了自证清白,成化二十三年(1487)宪宗去世时,他主动请求去裕陵司香 。
【明朝全能太监萧敬竟历5位皇帝始终荣宠不衰】只是他躲不起 。弘治初年,萧敬还是屡次受到朝臣弹劾 。但孝宗一意庇护他,为他开脱,孝宗还特意对刘大夏说:"萧敬是我的顾问,但我一直都没有给他权力 。"能得到皇帝如此评价,说明他的确是做得很到位 。
弘治三年(1490),司礼监出了空缺 。萧敬这个最老成、最有经验的人,成为司礼监太监,参与一些重大的军政问题 。
网络配图
他为人谨慎,熟悉典故,每当皇帝询问什么事,他都了如指掌,能按规章制度给予清楚的、详细的回答,而且常有正言规谏,所以孝宗很重视他,多次命他负责安排冠、婚、丧、祭等多种重大的典礼,检阅团营兵马 。受命会同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审讯重大案件时,他审问得仔细,判得很恰当 。
当时张皇后的弟弟寿宁侯张鹤龄,建昌伯张延龄,都借着帝后的宠爱,纵容家奴违法乱纪,科敛钱财,被朝廷内外许多官员弹劾,孝宗都不予追究 。可是,当案子落到萧敬手里时,他按照法律作了判处,不稍宽贷,这使得大家对他都很信服 。
弘治十八年(1505),孝宗病危,把太子托付给萧敬,即后来的武宗 。
正德初年,萧敬请假回私宅 。正德七年(1512),武宗起用他为司礼监掌印太监,赐给他绣着坐蟒的袍子,准许在宫中乘小轿出入 。这时他已经七十四岁了,但对时事仍然能常常提出好的意见 。正德十二年至十四年(1517-1519),武宗经常打着"巡视"的幌子,到外地游荡作乐,萧敬和一些宦官、朝臣极力劝谏,都无法制止 。武宗让他留守京师,京师内外的人都重视他,依靠他 。但是,由于他曾和宁王朱宸濠有交往,所以朱宸濠谋反失败后,武宗虽然因为萧敬年老,不予逮捕,但仍罚了他的钱,并罢免了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