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帝第七子:爱新觉罗middo;永琮的生平简介

爱新觉罗·永琮 , 乾隆帝第七子 , 乾隆十一年丙寅四月初八日子时生 , 生母为孝贤纯皇后富察氏 , 他出自正嫡且天资聪慧 , 因此深惬乾隆帝心意 , 乾隆有意立他为太子 。乾隆十二年丁卯十二月二十九日亥时因出痘薨 , 年二岁 , 乾隆命丧仪较皇子从优 , 谥曰悼敏皇子 。随葬于朱华山端慧皇太子园寝 。嘉庆四年(1799年)三月 , 追封为哲亲王 。
【乾隆帝第七子:爱新觉罗middo;永琮的生平简介】皇七子尚未出生便受到乾隆的格外偏爱和重视 。乾隆十一年正月 , 乾隆在紫禁城主持各种典礼祭祀活动、筵宴宗室王公大臣之后 , 本该移居圆明园 , 于山高水长处庆上元节、观看烟火 , 可是却因突发事件和皇帝一时私心所至 , 取消了该年度去圆明园度元宵节的计划 。
这件事就是因为皇七子即将出世 , 乾隆不忍让皇后和未出生的孩子经受车马劳苦 , 所以当年上元节很异数的在紫禁城度过 。
乾隆亦毫不掩饰的公布:"丙寅年亦曾于宫中庆元宵 , 盖彼时以孝贤皇后将有弄璋之庆" , 弄璋即生子之意 , 于是 , 参加元宵宴会的宗室、外藩王、贝勒、公等及一品武 大臣、南书房、上书房、军机大臣以及外国使臣无不领悟到乾隆对未出生的孩子的疼爱 。
过了几个月 , 皇后于佛诞日生下了皇七子永琮 , 当天正逢久旱之后大沛甘霖 , 又值"佛诞"------佛家指农历四月初八为佛生日这吉祥的日子 , 皇帝大喜过望 , 挥笔庆贺爱子的诞生:
九龙喷水梵函传 , 疑似今思信有焉 。
已看黍田沾沃若 , 更欣树壁庆居然 。
写到这里 , 怕别人不懂 , 皇帝又在下面加了"是日中宫有弄璋之喜"这样的注释 。"弄璋"典出《诗经》:"乃生男子 , 载寝之床 , 载衣之裳 , 载弄之璋 。"后人于是把生男孩文雅地称"弄璋" 。这首名为《浴佛日复雨因题》的诗后两句是:
"人情静验咸和豫 , 天意钦承倍惕乾 。额手但知丰是瑞 , 颐祈岁岁结为缘 。"
这就是所谓的"额手称庆" , 乾隆双手合掌 , 以手加额 , 尽情地表达爱子出世时的惊喜和欢欣 。佛诞日民间有结缘之俗 , 乾隆祈盼年年浴佛日能结喜缘 。第二年佛诞 , 永琮周岁 , 皇天不负乾隆所望 , 绵绵细雨竞夜而降 , 乾隆叠去岁韵再赋诗一首 , 开头两句是:
廉纤夜雨枕边传 , 天眷常承独厚焉 。
饶有对时增惕若 , 那无抚节庆油然 。
沉吟片刻 , 想出下面两句:"啐盘嘉祉徵图策 , 佛钵良因自竺乾 。恰忆去年得句日 , 果然岁岁结为缘 。"随手写在纸上 , 又觉得"啐盘"这个词似乎冷僻了些 , 就在诗句下加上一条自注:"去岁中宫生子 , 今日适逢周啐 。"
从这两首诗看 , 乾隆这时的心情好极了 , 他已把承继大统的希望完全寄托在这个元后嫡出的婴儿身上 。虽然此时乾隆已经有了好几个儿子 , 但对此子仍然爱如珍宝 , 乾隆朝文人程穆衡也在自己的作品《金川纪略》中写道:"皇七子永琮 , 夙慧岐嶷 , 上(乾隆)与后(皇后)尤钟爱" 。乾隆对皇七子的重视已然天下皆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