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帘听政的四大太后中,慈禧的名声为什么最差?

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历史上垂帘听政的四大太后中 为什么慈禧的名声最差 。
所谓“垂帘听政”,就是上朝时,年幼的皇帝坐在龙椅上,后面隔一幅帘子,帘子后面坐着皇太后 。皇帝处理家国大事,全凭帘子后面的皇太后一句话 。
在中国古代,垂帘听政的现象频频发生 。其中,最知名的皇太后有四位,他们分别是:战国赵威后、西汉吕后、北宋刘太后、清朝慈禧太后 。
战国赵威后
赵威后是战国时期赵惠文王的王后、赵孝成王的母亲 。赵孝成王继位为王时,年龄尚幼,就由他的母亲赵威后代为执掌军政大权 。
很多人没有听说过赵威后的名字,但你一定记得一篇文章《触龙说赵太后》 。这篇出现在中学语文中的名作中,赵太后就是赵威后,赵威后就是赵太后 。在《触龙说赵太后》一文中,赵威后溺爱自己的儿子长安君,不愿意将他送给齐国做人质,换取齐国发兵协助抵抗秦国 。左师触龙施展三寸不烂之舌,终于将赵威后说服 。
赵威后其实是一位很能干的女子 。她执掌大权期间,重视民生,体恤百姓,在国家里面拥有很高的威信 。
一次,齐王派遣使者前来问候赵威后 。一见面,赵威后就问使者:“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
使者不高兴了,指责赵威后没有先问候齐王却打听年成、百姓的状况,是先贱后尊 。赵威后从容回答:“不然 。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从此诞生了“舍本逐末”这个成语 。
西汉吕后
吕后是西汉开国皇帝刘邦的妻子 。她从小就美丽聪慧,却以果断和狠毒著称 。刘邦称帝后,吕后为了巩固西汉统治,也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信,设计诛杀了赫赫有名的西汉名将韩信;随后,又坚持让刘邦杀掉了另外一名功臣梁王彭越 。
刘邦去世后,15岁的刘盈即位为帝 。权力欲望极大的吕后,采取垂帘听政的方式,开始独掌大权,长达16年之久 。
吕后性格残忍,她痛恨刘邦宠幸的戚姬,就在掌权后将她幽静起来 。后又以令人发指的方式将她杀掉 。刘盈失声痛哭,说:“此非人所为 。臣为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 。”从此放浪形骸,不理朝政 。
不过,吕后虽然为人狠毒,处理朝政并不糊涂 。她执行“与民休息”的国策,鼓励生产,废除秦始皇制定的恶法《挟书律》,使得西汉经济社会得到长足的发展 。司马迁将她纳入记录帝王政事的本纪,评价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 。”
这种评价是很高的 。
北宋刘太后
刘太后叫刘娥,她是宋真宗的皇后、宋仁宗的母亲 。她天生丽质,聪明伶俐,与宋真宗年貌差不多,两人关系很好,堪称如胶似漆 。
宋真宗晚年时,经常生病 。刘娥便得到了处理朝政的机会 。到后来,宋真宗更是下诏,让刘娥辅佐皇太子赵祯处理朝政 。
1022年,宋真宗去世 。12岁的赵祯登基为帝,这就是后来很有名的宋仁宗 。宋仁宗年龄尚小,朝政大事实际上由已经成为皇太后的刘娥来处理 。刘太后杀伐决断,不亚于前面提到的吕后 。她先是诛杀了宦官雷允恭,后罢免了丞相丁谓,稳定了政局 。
宋朝有皇帝与士大夫共同治理天下的传统 。刘太后深知自己出身卑微,便很尊重士大夫 。她垂帘听政期间,重用了王曾、张知白、吕夷简、鲁宗道等一批名臣 。尤为难得的是,吕后掌权后扩充吕氏一族势力,种下了外戚干政400年的恶果;刘太后却不允许刘氏家族干政 。
因此,后世史家赞刘太后:“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