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食|遇到灾变须反省,天人感应断吉凶丨《群书治要·礼记》

日食|遇到灾变须反省,天人感应断吉凶丨《群书治要·礼记》


那么关于这些灾疫的记载 , 在历史上、在史书中有很多 。 比如说在《群书治要·后汉书二》中就记载:“昔成汤遭旱以六事自责曰:‘政不节耶?使民疾耶?宫室荣耶?女谒盛耶?苞苴行耶?谗夫昌耶?”
当成汤在社会遭遇旱灾的时候 , 他就以六件事情自责 , 反省自己 。 哪六件事情?那就是治理政事不符合法度了吗?役使百姓过度了吗?宫室是不是太奢华了?宠妃进言干预朝政了吗?贿赂盛行了吗?进谗言的人太猖狂了吗?
当然我们读到这些记载 , 也可能会有一个疑问 , 就是成汤为什么要从这几个方面来反省自己?自然灾害和君主的德行、时政的得失有关系吗?这是不是迷信?实际上我们通过读历史 , 可以发现盛世的皇帝 , 大多在遇到重大自然灾害的时候 , 或者天象有异常的时候 , 无一不是反省自己 。
比如说汉文帝 , 他就是一个“行有不得 , 反求诸己”的典型 。 在《史记·孝文本纪》中记载 , 汉文帝二年 , 就是公元前178年 , 十一月最后一日发生日食 , 十二月十五日又发生日食 。 出现日食 , 而且是异常的日食 。 这个君主往往都是反省自身的德行修养是否有缺失 , 政事是否有失公允?
【日食|遇到灾变须反省,天人感应断吉凶丨《群书治要·礼记》】当异常的现象连续发生之后 , 汉文帝立刻自我反省 , 并且下诏曰 , “我听说上天生下万民 , 为他们设立君主 , 来养育治理他们 。 君主不贤德 , 执政不公平 , 上天就会显示灾异 , 来惩戒君主治理不当 。 十一月最后一天出现日食 , 这是上天表示谴责 , 没有比这更大的灾异了!我得以承继帝业 , 以渺小之躯依托于万民和诸侯王之上 , 天下的治乱在于我一人 , 几位执政大臣好比是我的左膀右臂 。 我对下不能治理养育万民 , 对上有损于日月星辰的光明 , 我的德行缺失得实在是太严重了 。 ”
这一段话用文言文是这样表述的 , “朕获保宗庙 , 以微眇之身托于士(兆)民君王之上 , 天下治乱 , 在予(朕)一人 , 唯二三执政犹吾股肱也 , 朕下不能治育(理育)群生 , 上以累三光之明 , 其不德大矣 。 ”
诏令下达之后 , 大家都要考虑我的过失以及我的见识和考虑问题的不足之处 , 希望能告诉我 。 还要推举贤良方正、能直言力谏之人 , 来匡正我的不足 。 在这里 , 汉文帝就把出现日食的原因 , 归咎于自己没有德行 。
这是因为在中国古人看来 , 天人之间有一种自然感应的关系 。 天象的变化并不是纯粹的自然现象 , 而是和人事的得失、施政的得失有着密切的联系 , 这就叫天人感应 , 这也是天人合一理念的重要内容 。 自然环境以及其中的万事万物都是和谐一体的关系 , 人与自然环境之间也存在着一种互动的关系 。 因此通过观察自然环境的变化 , 也能够知道人事的兴衰变化 , 人心的善恶 。
在《易经》中也说“观乎天文 , 以察时变 , 观乎人文 , 以化成天下 。 ”这个“天文”就是指天象 , 包括恒星、行星、彗星、云气、日食、月食等等 。 这些天象就是自然界变化的现象 。 古人通过观察天文 , 结果发现自然现象的转变与人文之间的变化密切相关 。
唐朝李淳风在《乾坤变异录·天部占》中写道:“天道真纯 , 与善为邻 。 夫行事善 , 上契天情 , 则降吉利 , 赏人之善故也 。 行其不善之事 , 则天变灾弥 , 日月薄蚀 , 云气不祥 , 风雨不时 , 致之水旱 , 显其凶德 , 以示于人 。 ”所以观天象的目的 , 其实就是为了知道人事的吉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