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国政权之一:南吴的发展史

吴国(902年-937年)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国政权之一 。为杨行密所建 , 又称"杨吴" , 亦称"南吴 , 弘农 , 淮南" 。
919年(唐天佑十六年) , 独立建国 , 改元建制 , 但统治者并未称帝 , 仅称吴王 。927年(吴顺义七年) , 杨溥称帝 。937年(吴天祚三年) , 吴帝杨溥禅位于徐知诰 , 吴国灭亡 , 历4主 , 立国35年 。
唐乾符年间(874年―879年) , 江淮群起而反 , 杨行密因参加造反被抓获 , 刺史郑棨以其相貌奇特 , 解绑放走 。后来杨行密被庐州府募为州兵 , 在和秦宗权的战斗中经常立功 , 很快就被升为队长 , 不久又被派区戍守朔方(今宁夏灵武西南) 。一年后期满回到庐州 , 都将因为不喜欢他要他再次出戍 。杨行密杀都将 , 统率州兵 , 自号八营都知兵马使 。庐州刺史郎幼复逃去 , 他占据庐州 。唐中和三年(883年) , 杨行密被唐廷招抚 , 被封为庐州刺使 。
唐光启三年(887年)四月 , 淮南都将毕师铎在扬州发动兵变 , 囚禁淮南节度使高骈 , 并召宣州秦彦进入扬州(今属江苏) , 杨行密欲救高骈却不能进入扬州 , 屯军于蜀冈 。毕师铎率兵数万攻打杨行密 , 毕师铎大败 , 单骑逃回扬州城 , 并杀死高骈 。杨行密进攻西门 , 秦彦及毕师铎逃奔到东塘 , 杨行密于是进入扬州 。秦彦及毕师铎还师东塘 , 与秦宗衡联合 , 杨行密闭城不敢出 。不久秦宗衡被偏将孙儒所杀 , 孙儒攻破高邮 , 并杀死秦彦、毕师铎 , 合并他们的军队 。文德元年(888年)三月 , 孙儒攻陷扬州 , 于是杨行密退到庐州 。
【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国政权之一:南吴的发展史】唐龙纪元年(889年) , 杨行密攻下宣州 , 唐朝拜杨行密为宣州观察使 。唐大顺二年(891年) , 攻取滁州、和州 。唐景福元年(892年) , 攻取楚州;同年五月 , 杨行密在宣州城下 , 大破孙儒军 , 斩孙儒;同年八月 , 杨行密再入扬州 , 唐朝拜杨行密为淮南节度使 。唐乾宁二年(895年) , 加拜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弘农王。升州刺史冯弘铎前来归附 。杨行密又分派人攻下淮河以南、长江以东各州 。
唐天佑二年(905年)冬 , 杨行密之子杨渥嗣位为淮南节度使、东南诸道行营都统、兼侍中、弘农王 。但杨渥喜好游玩作乐 , 其亲信不断欺压元勋旧臣 , 将领们颇感不安 。天佑四年(907年 , 此时唐已亡 , 吴不承认后梁 , 仍沿用唐年号) , 张颢、徐温发动兵变 , 控制军政 , 杨渥大权尽失 。
天佑五年(908年) , 张颢杀杨渥 , 立其弟杨隆演为淮南节度使、东南诸道行营都统、同平章事、弘农郡王 。张颢随即又被徐温所杀 , 至此杨吴大权尽掌握在徐温之手 。天佑七年(910年) , 杨隆演加中书令、吴王 。天佑十六年(919年)晋吴国王 , 改元武义 , 自是与唐朝断绝法统 。杨隆演个性稳重恭顺 , 徐温父子专权 , 不会显露出不平之色 , 因此徐温也很放心 。但也因大权旁落 , 杨隆演建立吴国后并不快乐 , 于是放纵自己 , 以致生病卧床 , 第二年便去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