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叛变的真正原因不是因为陈圆圆?( 二 )


吴三桂少年得志,驻守边关参与了多次大战,其军事作战能力得到一致认可 。清廷派遣吴三桂、洪承畴等攻打南明,一方面想利用他们的汉族身份得到南方汉人的拥戴和认可,此为先导,另一方面也是看中了他们的军事才能,此为良犬 。而吴三桂也需要这样的机会来打消清廷的猜忌,以此可以为自己获得更大的政治主动权,因此吴三桂调转枪头后不留一点情谊,历时三年连番攻伐,打得永历帝朱由榔只身进入缅甸请求援助 。
顺治十七年,清廷决议裁撤绿营兵五分之二,吴三桂此时就已经怀有二心,羽翼渐满不想长期依附满清,手下副都统杨珅看出吴三桂想拥兵自立的心思,就劝说其“除由榔绝人望”,于是吴三桂就以云贵未平为由拒绝裁军 。自清军入关后铲灭大顺政权,紧接着消灭张献忠后,农民军意识到此时只能联手南明抗清,朱由榔也就成为汉人名义上的皇帝 。吴三桂想取明代之,前提就是除掉朱由榔这一阻碍,然后再蓄意挑起满汉民族矛盾,汉人若反只能选择吴三桂这股最大的汉族力量 。
此时的吴三桂早就不再是一方将帅,更是一个薄情寡义、阴冷自私的政治家 。
顺治十八年十一月,吴三桂率军进入缅甸 。康熙元年四月,吴三桂用弓弦勒死永历帝父子,永历母妻自杀,至此大明朝彻底灭亡,清廷完成中华地区的统一 。此后吴三桂“假濬渠筑城为名,重榷关市,垄盐井、金铜矿山之利,厚自封殖”,“货财充溢,贷诸富贾,谓之‘籓本’”,挑选农民军中建勇士卒,选拔将帅世子作为储蓄军官,收租纳税,开藩设府,声望达到极点,事实上已经形成军阀割据之势 。
康熙十二年春,清廷下令削藩,吴三桂趁此起兵反清 。吴三桂初期打着“兴明讨虏”的旗号,妄图激起汉人的民族情绪,达到一呼百应的效果,可事与愿违 。吴三桂杀害永历帝之事历历在目,汉人早已将其设为大汉奸 。更为重要的是国家从转乱到安宁已久,清廷又采取了非常有效的措施来缓和民族矛盾,汉人早已不愿意再生动乱,因此长江以北没有汉人响应吴三桂 。最终吴三桂被清军击破,于康熙十七年三月在衡州仓皇称帝,“窃号自娱”,五个月后便势穷病死,手下部将随后也都被清军剿灭 。
网络配图
倘若吴三桂真能反清成功,足登大宝,说不定还能篡改史籍,但随着他的彻底失败,其汉奸之名也就彻底“名垂青史”了 。吴三桂的军事能力十分显著,军事生涯极其可观 。少时便学文学武,不到二十岁就考取武举人功名,松锦之战前期数攻第一,战败后能够全师而归,后来守卫山海关独当一面,京师被攻破后在一片石大败李自成,随清军征伐农明军和铲灭南明之时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最后拥兵造反前期也打的清军颇为狼狈 。倘若吴三桂在李自成攻打北京时能够迅速救援,或许后来历史又会走向不同的轨迹,明史必定会记载吴三桂为明季第一良将或者第一名帅,也就没有曹文诏等人的事了,他的第一汉奸之名也就不会存在 。
但是吴三桂毕竟不是能够捐躯死国的曹文诏,他性格孤僻残忍无情,极端的政治投机主义者,也是一个薄情寡义、阴冷自私的政治家 。可以先弃君父妻妾不救,后为反清自保弃子不顾,像这种可为一件事而放弃所有的人是极端的可怕 。吴三桂能够不在乎自己亲近之人的生死,更不会在乎国家大义、身后名节了 。明末官员政治之害就在于这里,每个人都以私信自重,排挤他们,导致真正大公无私的人受到迫害,崇祯帝却也不能明察,最终寒天下志士之心,陷于泥淖中的官员不坏也被染坏了 。
如今很多人为吴三桂汉奸之名翻案,从各方面去诉说他反复多次为不得之举,妄图以惊世之言而博一时之名 。现代人的思维更加注重于自身利益,常常谈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站在这种角度来看吴三桂是为了个人利益四处投机而无可厚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