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跨千年的时尚高跟鞋的历史居然这么悠久?

现代女性大多都喜欢穿一双高跟鞋出门 , 显得自己有着足够的气质和气场 。即使有谈到过高跟鞋对足部的伤害 , 会导致脚部变形等问题 , 女性朋友们还是一如既往的钟爱 。
其实不止是现代 , 古代的女子们也超级喜欢 , 每个朝代的高跟鞋都有着朝代性的特点 , 古往今来穿高跟鞋并不只是为了走路而已 , 更多的是讲究一种“足下生辉” , 无形中带给女性的气质与美丽 。
网络配图
据相关史书记载 , 在周朝也就是2200多年前 , 女性所穿的是圆头高底的鞋子 。据说鞋跟相当的高 , 脚还没有抬起来就让人看着像上台阶 , 这是古代诗中记载梁代女性穿古代高跟鞋的情景 。唐宋时期是宋代书法家米芾在《唐文德皇后遗履图》的记载 , 说唐代长孙皇后的鞋子高三寸多 , 下底窄小 , 还有人给这样的鞋子起了一个叫做“晚下”的名字 , 极具诗意 , 意思是鞋的底是慢慢落下的 , 高且危 。
在明朝 , 女性鞋子的底高不仅仅是为了好看 , 还有一部分是防走光 。明朝是封建专制严重的时期 , 女人的衣裙要把身体的每一个部分包住 , 包住的同时还要不妨碍走路 , 所以出现了“衣曳地则覆履 , 惟见底 , 故底高 。”
在满族女性穿高跟鞋有着不一样的说法 , 满族有着“削木为履”的风俗习惯 。在古代 , 满族妇女需要经常上山采集各种野果 , 打柴之类的 , 山上虫蛇较多 , 为了防止虫蛇的叮咬开始在鞋底绑木块 。随着时间的推移 , 制作的也越来越精美 , 就成了后来说的高跟鞋了 。
网络配图
还又一种很美好的传说 , 是满族人民要度过一片泥塘夺回被敌人占领的城池 , 先民们就学着白鹤的样子在鞋底绑上了高高的树杈 , 这样就顺利的度过泥塘并且夺回了城池 。为了纪念高脚木鞋 , 后来满族女子们就穿上了这种高跟鞋 。
满族的高跟鞋有两种 , 一种是倒梯形花盆状 , 这样的被称为花盆底 , 还有一种是上细下宽 , 前面是平的后面圆 , 踩在地上的印痕像马蹄印 , 这种被称为马蹄底 。木底高跟鞋的高度一般是5-10厘米 , 还有的达到25厘米呢 , 这种鞋在现代可足以让我们感到惊讶了 。
女子的高跟鞋在古代宫廷贵妇和大家闺秀中很流行 , 如今现代流行的一种坡跟高跟鞋 , 在古代类似于一种叫做“晚下”的高跟鞋 , 这样的鞋脚底有一种踩了砖头块的感觉 , 让人在视觉上就有一种沉重的感觉 。高跟鞋在古代的盛行 , 就连裹脚时代 , 都有着裹脚妇女适合的高跟鞋 。
网络配图
在清代的高跟鞋有着一定的特色 , 他们的鞋上在鞋帮上装饰上以蝉蝶等刺绣纹样或装饰片 , 还会在鞋跟不着地面的地方用刺绣或者串珠进行装饰 , 鞋尖的地方还有丝线编程的穗子 , 这样的鞋子分外好看 , 相当的别致 。不过能穿这样鞋子的女性都是十三四岁的满族贵族 , 或者是满族贵族的中年女子 , 他们穿这种鞋走路相当的稳 , 并且慢 , 但是凸显除了女子的婀娜多姿 , 相当美丽 。要知道 , 满族的女性是不会裹脚的 , 所以他们的脚看上去更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