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皇后临终要求薄葬:无道的朝代才大造陵墓

中国有句俗语,叫做家有贤妻,男儿不做坏事 。现代人对这句话的诠释是:一个成功的男人的背后,必定有一个伟大女人 。看来古今一理,妻子对于丈夫的支持和影响,是巨大而深刻的 。长孙皇后十三岁时与唐太宗成婚,当时年龄很小,不可能对唐太宗有什么帮助 。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她被册立为秦王妃,此时就已经开始对唐太宗有所影响了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六月,被册封为皇太子妃 。八月,太宗即皇帝位,立为皇后 。
长孙皇后崇尚节俭,为人十分平和,服饰用具,力求简省 。太宗觉得她深明大义,对政务往往有很好的见解,就经常与长孙皇后谈论朝廷赏罚之事,皇后却非常谦虚,她引用《尚书·牧誓》中的话回答道:“‘牝鸡之晨,惟家之索 。’我是个妇人,不能干预国家的政事!”太宗坚持与皇后谈论,皇后终不发一言 。在这一点上,她是十分明智的 。但这并不是说她就什么都不管,而是用自己特殊的方式来对唐太宗施加好的影响 。
长孙皇后有个异母兄长,名叫长孙安业,好酗酒,脾气暴躁,经常寻衅滋事,不务正业 。皇后的父亲长孙晟去世的时候,皇后和长孙无忌都还年幼,长孙安业就把他们兄妹俩赶回他们的舅舅家里,自己独霸了家业,不管他们两人 。皇后对此事毫不介意,时常请太宗厚待长孙安业,长孙安业的官位做到监门将军 。但他并不知道感恩戴德,后来长孙安业与刘德裕密谋叛乱,按照法律,太宗要杀掉长孙安业,长孙皇后叩头流泪说:“长孙安业死有余辜,可是他早年对我不仁慈的事,天下人都知道,现在若您对他处以极刑,人们会猜测是我倚仗皇帝的宠幸而报复自己的兄长,这对我倒没有什么,但损害了陛下和圣朝的威德和名誉却是件大事,您要慎重考虑 。”唐太宗听了她的这一番话,觉得十分有道理,长孙安业才得以免去死刑 。
长孙皇后确实是出于为唐太宗和朝廷的声誉着想才这么做的,并不是为了替自己的哥哥说情 。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与太宗皇帝早在少年时期就交往密切,二人可谓情投意合,又是辅佐太宗取得成功的元勋,并且很有才能,太宗对他十分信任,他经常出入内宫 。太宗将把朝廷重任委托给他,让他来帮助自己治理国家 。而这一次,皇后坚持认为不可,对太宗说:“我既已托身紫宫,尊贵已到了极点,实在不愿让我的兄弟子侄在朝廷担任要职 。汉朝吕氏、霍氏两家外戚专权,最后的结局是祸国殃民,应该引为教训,本朝不要重蹈覆辙,让我的兄长担任宰相 。”太宗没有采纳皇后的意见,最终任命长孙无忌为左武侯大将军、吏部尚书、右仆射 。后来,虽然没有发生像长孙皇后所说的那样严重的情况,但长孙无忌的结局也是很悲惨的 。
观十年(公元636年)六月,长孙皇后在立政殿去世,享年三十六岁 。
【长孙皇后临终要求薄葬:无道的朝代才大造陵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