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死得最冤的六名猛将:蜀国名将魏延排第一( 五 )


《三国志》记载:“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 , 但欲除杀仪等 。”元代的郝经认为杨仪“以私忿杀大将 , 罪浮于延” 。
以上为《三国志》作者陈寿本传的记载 , 不过据裴注引《魏略》所记 , 受诸葛亮托付兵权的是魏延 , 杨仪因怕魏延趁机相害 , 所以造谣说魏延要北上投敌 , 并发兵攻之 , 然而被诬陷的魏延深恐与战则清白难雪 , 所以只逃不战 , 最后终于被追杀 。裴松之认为此说法是在曹魏的传言 , 蜀汉陈寿的《三国志》比较可信 。
《三国演义》里可以算的上是第一雄才大略的武将 。魏延第一次登场亮相是在第81回刘玄德败走江陵 。书上原文是这样描写的“忽后城中一将默然跳起 , 引树百人径上城楼 , 来杀蔡瑁 , 张允 。此人是谁?身长九尺 , 面入重枣 , 目似朗星 , 如关云长摸样 , 武艺独魁 。江表义阳人也 , 姓魏 , 名延 , 字文长 。延大呼曰:‘刘使君乃仁德之人也!汝等何投曹贼?以图爵禄 , 非义士之所为?吾今愿请使君 , 入城诛贼!’” 由此证明魏大将军跟赵云一样 , 都是在刘备最背的时候前去投靠 , 只是在这次因为刘备急着逃难 , 与魏延失之交臂 。而后在长沙 , 魏延不杀昏主 , 则黄忠必亡 , 而献长沙城则是老早就像投靠刘备了 。一切行动都证明了魏延当机立断的大将之风 。可能是孔明对红脸的大将都没有什么好感 , 一见面就是一大堆歪理要杀魏延 。要是按照老诸的理论 , 张松 , 法正之徒则都是卖主求荣之臣 。而后刘备进位汉中王 , 钦封“五虎大将” , 并委任魏延为汉中太守 。列位看官注意了 , 此时在蜀汉政权里 , 魏延实际上是仅次于关羽的第2号大将 。理由一:古人曾道:“知人者智 , 自知者明”在识人用贤等方面 , 刘备在三国里绝对称的上是首席 。对魏延的重任 , 刘备肯定与诸葛亮进行过激烈的争论 。但是后来仍然坚持己见 , 刘备一贯对诸葛亮言听计从 , 所以这次是极不常见的 , 从侧面也证明了魏延的能力 。理由二:汉中地理位置的绝对重要性与对魏延的绝对放心性 。
刘备当上了汉中王 , 而此刻五虎在何处?关羽镇守荆州 , 绝对的封僵大吏 。张飞此刻在阆中 , 阆中并不是当时的要冲 , 而四面环山 , 三面环水 , 绝对易首难攻 。赵云此刻镇守的棉竹(今德阳附近)更是不疼不痒 。因为棉竹往上有梓潼(今绵阳一个县) , 有阳平关 , 各路都有把守 。书中虽然没有明确交代 , 估计此刻黄马应该都在成都 。在当时蜀汉 , 在面对突发事件 , 也只有关羽跟魏延两个武将身份的人享有调兵权 。可是就是这么厉害的一个人物就这么不断的重复重复再重复的被诸葛亮一遍一遍又一遍的排挤 , 打压 。以至最后有些心志失常 , 但即便是最后关头 , 魏延仍大骂曹贼 , 不肯投降 , 在诸葛亮死后 , 也只是想杀掉杨仪 , 并不想造反 。可是……魏大将军还是玩不过诸葛亮 。综合一切因素 , 排名冤死武将第1名.
【三国中死得最冤的六名猛将:蜀国名将魏延排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