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朝到清朝女子的衣服为什么越穿越厚呢?

或许用“自由”这个词来形容上图这个时代 , 会比较恰当 , 真正将女性的春光锁紧 , 并不是汉人的创举 , 相反 , 北方少数民族在宋代之后 , 一次次地入主中原 , 才最终确立了高领袍服在中国服饰中的优势地位 。
至于其中的原因 , 有政治的、有文化的 , 但也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可能长期被忽视——气候 。
竺可桢先生是提出公元7世纪是温暖湿润年代的开山祖师 , 后辈学者也做了大量的研究 , 对于整个唐代的气候判断 , 学术虽有一定分歧 , 但是整体上 , 仍基本认可这一结论 。
网络配图
那么 , 唐朝的气温和今天差多少呢?
平均气温高2摄氏度 , 导致气候带北移一个多纬度 。
比如唐代的悉州 , 地处今天川西北的黑水县 , 年均温9.1度 , 1月均温仅-1.0度 , 年降雨量为827.7mm , 今天已几乎不产柑桔 , 但在唐代却是柑桔重要产地 , 并名列贡品 , 则当时 , 该地年均温应比今天高4度左右 , 1月均温也要高3-4度左右 。
另一个例证是荔枝 , 唐代成都仍有荔枝生长 , 到了南宋就没有了 。唐代长江上游地区荔枝种植的北界要比今天高2个纬度 , 当地的气温也应比今天高1-2度 。
无锡唐城影视基地的唐代兴庆宫“沉香亭”景观 , 又称“凉殿” , 根据史料复原 , 用大水车 , 带动河水从24只龙头水斗里喷洒到屋顶 , 为亭内人降温 。从当时避暑不断的记载来看 , 长安真的很热 。
这是从四川地区来看 , 唐代的核心区域 , 关中地区有16个年份冬无冰雪 , 这在历代王朝中都是绝无仅有的 。
看起来 , 只有1-2度的变化 , 带来的影响却至为巨大 , 唐代农牧分界线的北移 , 直接影响了唐代的疆域分界 , 同样 , 温暖湿润气候对高纬度地区游牧民族的生存 , 同样带来了福音 。
网络配图
【从唐朝到清朝女子的衣服为什么越穿越厚呢?】游牧民族的生产方式 , 远比农耕民族更加脆弱 , 在天灾的打击下几乎没有还手之力 , 当生存都成为问题时 , 这些彪悍的骑手 , 就会举旗南下 , 形成一波又一波地民族迁徙狂潮 。
这个时代的来临 , 就在公元8世纪中叶 , 即安史之乱前后 。
此后的气候变化 , 开始逐渐转冷 , 以唐德宗贞元年间为界 , 一直到五代 , 之前气温较高的暖冬很难再见 , 寒冬和春秋霜雪害稼的情况屡有发生 。
从880年到1230年 , 即从唐朝后期到蒙古崛起 , 季风退缩、中国东部沙漠化加剧 , 气候进入了混沌(Chaos)时期 , 以今天的标准来看 , 这个混沌时期仍然属于相对温暖湿润的时期 , 即“中世纪温暖期” 。
因为自1230年之后 , 气候进一步转冷 。
从历史上看 , 中国历史上几次重大的北方游牧民族南迁高潮都对应着千年尺度的寒冷期 , 西周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南迁正对应着公元前1000年左右的寒冷期 , 东汉两晋南北朝时期游牧民族南迁正对应着公元100年至500年左右的寒冷期 , 南宋时期游牧民族南迁正对应着公元1100年至1200年左右的寒冷期 , 明末清初满清民族南下 , 正对应着“明清宇宙期”(1400年-1900年 , 也称明清小冰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