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八年(1869)八月 , 他借到江南置办龙衣的机会 , 足足地招摇了一把 。一路上 , 他大张龙旗 , 浩浩荡荡 , 沿途大肆索要给养 , 甚至召训地方官 。自恃有慈禧这个强硬的靠山 , 置满朝文武于不顾 , 特别是将“太监不得出宫”的铁律忘得一干二净 。结果山东巡抚丁宝桢一上奏 , 虽然慈禧有意袒护 , 但慈安“立命诛之” 。朝野上下 , 无不拍手称快 。慈禧再心疼 , 也不敢公然对抗理直气壮的大当家 , 更不敢对抗煌煌之祖训 。小事不在乎 , 原则绝不让 , 这就是慈安 。
网络配图
晚清历史上 , 有一个一直受到忽视而实在不能忽视的角色 , 她就是和慈禧共同垂帘的东太后慈安 。
在人们的印象中 , 慈安的身影似乎可有可无 , 她的存在仿佛就是个错误 , 她的垂帘更像慈禧的一个道具 , 至多也就是个令人同情和可怜的角色 。其实 , 这是个致命的误读 。
她是个真正拥有大智慧的人物 , 可惜正当盛年就突兀离世 , 倘若不是慈安早丧 , 也许晚清中国的历史将会是另一副面孔 。
总理后宫 宠不衰
慈安 , 钮祜禄氏 , 满洲镶黄旗人 。16岁入宫即被封为嫔 , 之后在4个多月的时间内 , 就以火箭一般的速度 , 登上皇后的宝座 , 这在整个清代都是十分罕见的 。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慈安无论在姿色、气质 , 还是修养、人品上 , 都是出类拔萃的 。
从此 , 慈安就开始了总理后宫、母仪天下的生涯 。后宫集聚了众多上品女人 , 要管理这一群体谈何容易?无风要起三尺浪 , 平地都会生波澜 。历史上被废黜的皇后数不胜数 , 善始善终者简直凤毛麟角 , 而慈安却能一直笑到最后 。咸丰帝倜傥不羁 , 风流多情 , 要他在哪个女人身上专注几乎是不可能的 , 就连手段过人的慈禧也是一样 , 唯独皇后慈安是个例外 , 一直到咸丰皇帝去世都荣宠不衰 , 其胸怀丘壑人有所不及是显而易见的 。
网络配图
史上说她:“素性贞娴” 。这个评价当中恐怕就蕴含着答案 。身为后宫之首 , 有着巨大的权力 , 也有管理好皇家后院的责任 。要让这些皇帝的女人“安居乐业” , 即便是明争暗斗 , 也不能鸡飞狗跳;就算“刀光剑影” , 也不能硝烟弥漫;更不能终日地震 , 永无宁日 。
这就要求皇后有超强的管理水平和卓有成效的处理与众妃嫔、与夫君皇帝复杂关系的能力 。光有这些还不够 , 她还要成为整个后宫和天下女人的榜样 。
那个时候 , 讲究妇德 , 妇言 , 妇功 , 特别是对妇德 , 要求很高 。一句话 , 就是要女人品德高尚 , 皇帝的女人更要优于普通女人 , 而皇后 , 则尤其要加个“更”字 , 才能心服她人表率天下 。而慈安显然是优秀的 , “贞” , 为“正”、为“定” 。
意志坚定 , 固守正道 , 忠诚不二 , 劲节凌霜 。“娴”为文雅、美好、宁静 。没有半点野心 , 看不出一点妒嫉 , 只做自己该做的 , 不越雷池半步 。这样的形象会有哪个不服?又有谁会不喜?因此 , 她一直受到广泛的尊敬 , 包括皇帝 。
- 古人坐着生产避免难产谁都不服就服古人的智慧
- 揭秘:慈禧太后老佛爷为什么对洋人满怀愤恨?
- 古代皇上命短竟是有原因的天天凌晨四点起
- 和潘金莲有染的男人为何都逃不过人生的厄运?
- 最悲惨的孩子!才五岁的年纪却要面临千刀万剐
- 将小白脸称为面首有何寓意面首最多的女人是谁
- 臭名昭著的东厂锦衣卫也做过一些利国利民的事
- 为什么姚弋仲敢对后赵暴君言行不恭?他真的不怕死吗
- 唯物主义有着怎样的历史形态?它的理论是怎么样的
- 为什么说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是给路易十五背黑锅真实真的是这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