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武帝萧衍为什么如此推崇佛教?而且还频繁地往寺庙里跑

【梁武帝萧衍为什么如此推崇佛教?而且还频繁地往寺庙里跑】梁武帝萧衍是南北朝时期最有名的皇帝 。作为南梁政权的开创者,萧衍一生有很多传奇之处 。他多才多艺,是中国历史上最博学的开国皇帝;他在位四十八年,是南北朝时期执政时间最长的皇帝;他活了八十六岁,是仅次于乾隆的第二高寿皇帝 。最值得一提的是,萧衍在有生之年不仅推崇佛教,广建寺庙,发展僧徒,而且还频繁地往寺庙里跑,甚至曾三次撇下皇位,舍身为寺奴,由此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在位时出家的皇帝 。
萧衍之父萧顺是齐高帝的族弟,与南齐皇室关系密切 。萧衍年轻时崇信道教,希望长生不老,羽化成仙 。后来,文采出众的萧衍加入了由南齐竟陵王萧子良成立的一个文学沙龙,其中有范云、沈约、谢脁等名士,时称“竟陵八友” 。萧子良崇尚佛学,时常征集名僧,讲佛论法,召集朝臣,大办佛事,有时还亲自出马为佛事打杂,使当时佛学大盛 。在萧子良的熏陶和开示下,萧衍弃道转佛,渐渐成为一名狂热的佛教信徒 。
南齐中兴元年(公元501年),萧衍拥戴萧宝融为帝,因功勋卓著,被封为大司马,掌管中外军国大事,朝政独揽 。
中兴二年(公元502年),萧衍迫萧宝融禅位,并于四月初八称帝 。四月初八,相传为佛祖释迦牟尼的生日 。西晋以来,社会上开始流行“佛诞日”举行浴佛、灌佛、行像等仪式,萧衍选择四月初八登基,意味着他将像释迦菩萨一样在这一天诞生,救度天下众生;像转轮圣王一般在三界行正道,覆庇十方人民,这无疑是他崇尚佛教而烧的第一把火 。萧衍称帝后所使用的天监、普通、大通、中大通、大同等年号,也包含着某种佛教上的意义 。
天监三年(公元504年),萧衍率领僧俗两万人来到重云阁,并亲自撰写了《舍道事佛文》,发誓信奉佛教,并要求王公贵族乃至平民百姓都信奉佛教 。此后,萧衍还利用手中的权力,大兴土木,广建寺庙 。为此,萧衍不惜动用国库,甚至以追思双亲、怀念旧居、祭奠高僧等各种名目,穷竭帑藏,建造了一大批宏伟壮丽的佛寺,并于寺内设置金、银、铜、石等各式佛像 。据统计,在萧衍统治的梁朝半壁江山内,佛寺多达二千八百四十六座,僧尼有八十二万余人 。
关于南朝佛教中心京都建康(今江苏南京)佛寺之盛,唐代著名诗人杜牧曾作诗道:“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见《江南春绝句》),寺庙之林立,跃然纸上 。而实际上,萧衍在位期间,仅都城建康就已有佛寺五百多所了,“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 。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见《南史·郭祖深传》) 。如果说,自东晋到宋孝武帝,佛教在儒家和道教的制约下尚不能占据上风的话,那么到南梁萧衍,佛教则进入了全盛时期 。
萧衍敕建的寺院,著名的有大爱敬寺、大智度寺、新林寺、法王寺、仙窟寺、光宅寺、解脱寺、开善寺、同泰寺等 。在众多座寺庙中,萧衍最青睐的当属同泰寺(今南京鸡鸣寺) 。据记载,同泰寺内“宝塔飞天,神龛地涌”,寺中供奉莲座,宝相巍峨,被誉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 。为了便于祭拜佛祖,萧衍又下令于宫城开大通门直对寺门,晨夕幸寺,频繁入寺,史载“自大通(萧衍年号)以后无年不幸”(见《六朝事迹编类》) 。入寺期间,萧衍身披袈裟,高坐莲台,或宣讲佛理,或剃度僧人,或主持法会,一派热闹景象 。
皇帝信佛,无可厚非,但让人不解的是,作为一代帝王,萧衍竟然不顾大权旁落,不顾社稷安危,不顾群臣反对,不顾朝野哗然,放着至尊无上的皇帝不当,撇下琼楼玉宇的皇宫不住,三次“释御服,披法衣”(见《南史》),义无反顾地舍身为寺奴,充当僧役 。第一次是在大通元年(公元527年),舍身三天;第二次是在中大通元年(公元529年),舍身十六天;第三次是在太清元年(公元547年),舍身四十七天,其中,后两次均被“公卿等以钱一亿万奉赎”(见《梁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