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的思想有什么特点?对问题有着怎样的独到见解

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翟,生卒年代难以确知(约公元前468~前376) 。据司马迁《史记》载“盖墨翟,宋之大夫 。善守御,为节用 。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 。”从墨翟的生平事迹推断,他年寿相当长,大约是公元前第五世纪,即春秋战国之际的人物 。他生于鲁(具体地点有争议),能制造车辖,长于军事工程和守御,大概是工匠或舆人出身,自称为“贱人” 。至于是否作过大夫,迄今未有确证 。关于墨翟学术的师承问题,据《淮南子要略》载“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孔丘所创的儒家兴于鲁,墨翟长期居鲁,曾入儒门,是有可能的 。但他不满儒家烦琐扰人的“礼”和弦歌鼓舞的声乐,不同意儒家使人破财的厚葬和伤生害事的久丧,并反对儒家的命定说,从而另立新说,聚徒讲学 。他的大弟子禽滑也曾受教于孔子的门人,后觉儒家的学说不意,方转入墨家 。墨家的著述现存《墨子》一书共53篇,是研究墨子和墨家学说的基本材料 。
墨家学派不仅是学术上独树一帜的派别,而且是一个组织严密的政治团体 。其具体表现是,以“巨子”为首领,徒众的进退出处,都听命于他,不得违反 。墨翟是第一代巨子,据称,“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 。这种为实现学派宗旨而义无返顾的精神,是墨派显著的特点 。
儒墨两家在当时并称显学,两个学派的弟子甚多,遍布各地 。但两派的阶级立场显然不同 。孔丘旨在维护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墨翟则反映正在上升的“农与工肆之人”即小生产者的要求 。彼此利益相反,所以两派形成对立面 。由于儒墨两家立场不同,社会政治思想亦背道而驰 。儒家主张“爱有差等”,墨家则主张“兼爱”;儒家信“命”,墨家则“非命”;儒家鄙视生产劳动,墨家则强调“不赖其力者不生”;儒家“盛用繁礼”,墨家则俭约节用;儒家严义利之辨,墨家则主张“义,利也”;儒家的格言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墨家则“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如此等等 。因此,这两家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也各有特点 。
教育的目的与作用:墨家的教育在于培养“贤士”或“兼士”,以备担当治国利民的职责 。墨翟认为贤士或兼士是否在位,对国家的治乱盛衰有决定性的影响 。作为贤士或兼士,必须能够“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 。在这三项品德中,德行一项居于首位,因为“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这与儒家的说法颇为类似 。但墨家所强调的是“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则又与儒家有所区别 。关于言谈,墨家认为在学派争鸣时代,立论能否言之成理,持之有故,能否具有说服力,关系到一个学派势力的消长,因此作为贤士或兼士,必须能言善辩,能够奔走说教,转移社会的风气 。
教育内容:墨翟以“兼爱”、“非攻”为教,同时重视文史知识的掌握及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实用技术的传习 。禽滑要学习战守之术,墨翟即教以战略战术和各种兵器的使用 。《备城门》以下多篇,显示墨翟对于这方面的工艺,有湛深的研究 。更重要的是墨翟的教导不仅是坐而言,而且是起而行 。他为了实现非攻的主张,就反对楚王攻宋,并且派禽滑统率门徒300人帮助宋国坚守都城,使楚王不得不中止其侵略计划 。
墨翟卒后,后学继承其业 。当时物质生产有所改进,文化水平有所提高,百家争鸣亦有利于学术的繁荣 。墨家门徒多出身于“农与工肆”,在阶级斗争与生产斗争中积累了多方面的经验,增长了不少科学知识《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以及《大取》《小取》等篇,大抵是墨家后学在百家争鸣中,进行研讨辩论,不断总结提高的结晶,其中所涉及的认识论、名学、几何学、力学、光学等等,其造诣都达到了当时的先进水平,也丰富了墨家的教育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