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瑾罪不至死为何被杀?主审官怕受牵连杀人灭口( 六 )


其中最受舆论谴责的绅士有两个 , 一个是绍兴府的中学堂监督袁翼 , 一个是做过长兴县教谕、当时山阴劝学所的总董胡道南 。大通学堂案发后 , 巡抚指示知府 , 一切都要和胡商量着办 。贵福在杀秋瑾前一天给巡抚的电文中说 , 是胡告诉他 , 秋瑾要和竺绍康等人密谋起事 , 竺是平阳党首领 , 有党羽上万人 , 在嵊州 , 近日要来绍兴 , 请预防 。这就让胡的告密身份被确认下来了 。当年秋瑾和胡都在日本留学 , 因为谈革命和男女平等等问题 , 两人意见不同 , 率直无忌的秋瑾当面骂胡是“死人” 。
上海的(《神州日报》等报纸为秋瑾死事 , 指控袁翼是告密者 , 急得他上书浙江巡抚为自己辩白 。可见舆论的厉害 。
值得注意的是 , 案发不久 , 绍兴有一批士绅联名上书绍兴府 , 请求保释被抓的徐锡麟父亲 。其中 , 有袁翼 , 也有胡道南 。领衔的正是胡 。德高望重的蔡元培也极力为胡辩解 , 认为胡不可能是告密者 , 胡和蔡、徐都很熟悉 , 对他们的革命举动早就清楚 , 对秋瑾也敬重 。有一种说法 , 胡爱好喝酒 , 蔡元培说他豪饮 。那一天他正好喝醉了 , 正想睡 , 有人来找他 , 他贸然在举报信上盖了章 。这是秋瑾弟弟宗章记的 , 据说是当地的一种传闻 。秋宗章文章中对胡是不是告密者前后有矛盾 , 有一处说胡“密函告变” , 另一处又说胡是“代人受过” 。秋瑾被杀三年后 , 胡在绍兴被暗杀 。杀胡的是两个嵊县人 。蔡元培为胡抱不平 , 认为胡不过嫌疑 , 没有确证 。
二、秋瑾案的处理也违背了最高权力皇帝的谕旨 。因为1905年4月 , 以光绪帝的名义批复伍庭芳、沈家本联名的奏折 , 十分明确:“嗣后凡死罪至斩决而止 , 凌迟及枭首、戮尸三项永远删除 。”同时明确连坐、株连 , 除了知情者治罪外 , 其他的一律宽免 。当时 , 举世都认为 , 秋瑾是因为安徽徐锡麟刺杀恩铭而被牵连 , 居然被杀头 , 所以特别不平 。秋瑾殉难三天后 , 浙江留学日本学生联名发电报给浙江巡抚 , 就公开指责他们违背了上而说的这个谕旨 。
三、秋瑾是个女性 , 因此处死秋瑾的方式特别引起当地人的非议 。历史学家范文澜是绍兴人 , 那时年少 。他回忆 , 当年即使守旧的人、不赞同秋瑾观点的人也认为 , 轩亭口是杀江洋大盗的地方 , 秋瑾不是强盗 , 不应该到那里去杀 。妇女只有绞刑和剐刑 , 秋瑾不应该用斩刑 。绍兴当时有两个刑场 , 一个就是轩亭口 , 那里有一块高高的方石头 , 是行刑石 , 斩刑在这里执行 。绞刑在水澄巷的小教场执行 。他们说 , 以前妇女处死刑 , 最严重的是绞刑 , 没有杀头的 。所以在本地引起震动 , 有民谣《十不防》其中四不防就是“秋瑾杀头也不防” 。以这样血腥的方式杀一个弱女子、一个留学回来的读书人 , 所以引起了公愤 , 不仅绍兴 , 不仅上海 , 可以说是全国范围的 。当年非常繁荣的上海报纸、杂志、出版和戏曲、小说界几乎都被激怒了 。而上海有租界的存在 , 清廷不能控制那些大逆不道的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