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名臣的愤青之路:布衣宰相马周有何过人之处( 二 )



【贞观名臣的愤青之路:布衣宰相马周有何过人之处】到长安后 。马周做了中郎将常何的门客 。常何本是玄武门的守将,因为在“玄武门事变”中,帮助李世民夺位有功 。所以官升到中郎将,虽只是四品,但以他的才能来看,已算是重用了 。
贞观三年,关中大旱 。六月,李世民诏令京中五品以上官员都要上书,畅言为政得失 。而马周也在这一年开始正式登上初唐的政治舞台 。
常何是一介武夫,大字也许识得几个,但文章却写不来,于是接到皇帝的诏令后,就找来马周,让他代写一篇 。马周胸有成竹,洋洋洒洒地替常何写了一篇包含20多条建议的奏章 。
李世民处理奏章时,正为那一大堆观点平庸、歌功颂德的官样文章皱眉不已 。忽然,一篇文辞优美、建议有根有据、观点切中时弊的奏章映入眼帘 。李世民不由得惊喜万分 。又一看落款人是常何,他知道常何的老底 。断不会有此等神来之笔和此等政治眼光,于是立即召常何入朝 。问奏章是何人所写 。
那常何倒也诚实,立即据实回答:“此非臣所能 。家客马周为臣具革耳 。”
李世民立即命常何回府,请马周入宫见驾 。李世民前后派了四批使者,方才把马周寻着,于是领入宫中 。“及谒见,与语甚悦 。令值门下省” 。
这一趟长安之行,马周果然没有白跑 。

因官有定额,门下省编制已满,马周初到时无官职可任,李世民就专门为他设置了一个“监察御史里行”的官职 。
“销售渠道”终于打开,马周从此不再愤怒,开始踏踏实实地经营起来 。在此后的时间里,马周宦途平坦,步步高升,令人称羡不已 。所谓“平步青云”的成语,就是给他这种人准备的 。
这样的境遇当然需要出众的政绩做支撑 。马周是个卓越的政治家,他不但明于大势,而且亦擅实务,既明白应该如何做,又知道怎么做才能收到效果 。《新唐书》里记载:“先是,京师晨暮传呼以警众,后置鼓代之,俗日‘冬冬鼓’;品官旧服止黄紫,于是三品服紫,四品五品朱,六品七品绿,八品九品青;城门入由左,出由右;飞驿以达警急;纳居人地租;宿卫大小番直;……皆周建白 。”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城门入由左,出由右”,这应该是交通史上的一大创举,与现在交通法中的行人车辆靠右走有异曲同工之妙 。
贞观一朝 。人才济济,马周官能升得这么快,除了确有才能外,在为人处世上也有他的过人之处 。
马周是个聪明人,他在进谏时比较讲究艺术,不像魏征那样直来直去 。贞观六年,他上疏反对李世民去九成宫避暑,但他不直接说你就知道跑去图凉快,政事交给皇太子,分内工作不好好干 。太不像话了 。他以“孝”的名义劝阻李世民:“太上皇春秋已高,陛下宣朝夕视膳 。今九成宫去京师三百余里,太上皇或时思念陛下,陛下何以赴之?”最后提出了自己的要求,请李世民立即颁布回朝之期,“以解众感” 。马周要求李世民尽孝,李世民总不能因为这个而处罚他吧,所以只能是一点脾气没有,“深纳之” 。
马周的聪明还表现在他对李世民心思的揣摩上 。李世民征辽东时,下旨命马周等人辅佐皇太子李治,留在定州(今河北定州)监察国事 。等到李世民征辽东归来,李治安排留在定州的平日里很受父皇恩宠的嫔妃前去迎接 。李世民自然非常高兴,问李治怎么想起来这么做,李治说:“这都是马周教导儿臣这么做的 。”李世民道:“这个山东人总能窥知我的心意 。”
如果说马周那些治国的策略属于大智慧,那么这些琐碎的细节也许只能算是小聪明,但正是这种小聪明润滑了他与李世民之间的君臣关系,所以李世民对他始终很好 。贞观十二年,马周迁为中书合人,要调到中书省去办公,李世民对左右的侍臣说:“我一会儿见不到马周就想他 。”贞观十八年 。李世民曾品评朝中重臣,他这样评价马周:“马周见事敏速,性甚贞正,论量人物,直道而言,朕比任使,多能称意 。”为了表彰马周勤劳国事,李世民还用飞白书题写了16个大字“鸾凤冲霄,必资羽翼 。股肱之寄,诚在忠良”,赐予马周,足见其对马周的倚重之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