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李承乾:唐太宗李世民最器重与最有才的儿子

承乾者,承继皇业,总领乾坤之意 。武德二年,秦王妃长孙氏为李世民诞下了嫡长子 。根据史书的记载,因为这位皇子生于太极宫承乾殿,故以此殿为名,取名李承乾,字高明 。不过“承乾”二字虽为宫室之名,然而用作人名时却有着无比深意,是以“承乾”一名当为唐高祖李渊为这个嫡孙亲赐 。武德三年,尚在襁褓中的李承乾被封为恒山王 。武德五年,李世民将妻子的侄子、长孙炽之孙长孙家庆任命为李承乾的侍读 。武德七年,李承乾徙封中山王 。而李世民平定王世充后,将陆德明与孔颖达这两位儒学大师双双任命为秦王府十八学士,令他们教导李承乾儒学经典,所以李世民即位后,在册封太子的诏书中称承乾“早闻睿哲,幼观《诗》《礼》”,并非夸夸其辞 。同年,李世民又将长孙家庆的胞弟长孙祥任命为李承乾中山王府的功曹 。
武德九年,李世民即位,是为太宗皇帝,十月癸亥,年仅8岁的李承乾被册立为太子 。史书记载承乾“性聪敏”“特敏惠”,“丰姿峻嶷、仁孝纯深”,太宗非常喜欢他,而李承乾作为大唐的皇太子,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万众瞩目的生活也就此开始了 。贞观三年,太子太师李纲因为脚疾只能乘着轿子进宫,于是李承乾亲自将自己的老师引上殿并恭恭敬敬地行礼,又向其虚心请教,态度极为礼敬 。李纲病逝后,承乾又亲自为老师立碑 。贞观四年五月,唐太宗下诏令承乾“宜令听讼”,还说“自今以后,诉人惟尚书省有不伏者,於东宫上启,令承乾断决 。”可见唐太宗已经在有意识地锻炼承乾身为储君的政治能力了,而这时候的李承乾不过12岁 。同年,尚书右仆射杜如晦病重,唐太宗令承乾亲自前去慰问 。
贞观五年,李承乾原本定于二月行冠礼,不过唐太宗为了不夺农时,将冠礼改在了十月 。同年,李承乾生病,而从来不信佛也不信道的唐太宗却请了道士秦英来为自己的爱子祈福,等承乾病愈后,唐太宗又召度三千人出家,并特地修建了西华观和普光寺,还将狱中的囚犯减免了罪行,以此为儿子祈福 。贞观六年,唐太宗驾幸岐州,李承乾身为太子留京监国 。八月李承乾来朝,唐太宗高兴之余大宴东宫官属,又赐帛各有差 。贞观七年,李承乾再次病重,唐太宗下旨请天竺高僧波颇为爱子祈福 。承乾病愈后,太宗大喜之下赐了绫帛等六十段与及时服十具给波颇 。同时也因为承乾多病,唐太宗为了不让他太辛苦,特别准许他不用多读书,只要和孔颖达评说古事即可 。不过李承乾并没有借机放纵自己,反而更加展示出了治国安邦的卓越才能,有一次唐太宗让他试着写一写治国的策略,结果他很快便写满了三页纸,内容很有价值,唐太宗看了后非常得意地向侍臣们炫耀说:“先论刑狱为重,深得经邦之要也 。”
【太子李承乾:唐太宗李世民最器重与最有才的儿子】不过唐太宗也担心承乾“生长深宫,百姓艰难,都不闻见”,于是对太子左庶子于志宁、杜正伦等人说:“卿等辅导太子,常须为说百姓间利害事 。……每见有不是事,宜极言切谏,令有所裨益也 。”而李承乾亦十分好学,不仅令孔颖达撰《孝经章句》,还让颜师古注班固《汉书》解释详明,完稿后又郑重上表,唐太宗对此大加赞赏,将之珍藏进皇家的图书馆秘阁内,并赏赐颜师古古物二百段、良马一匹 。贞观八年二月乙巳,太子李承乾加元服,唐太宗因此大赦死罪以下,赐五品以上子为父后者爵一级,天下大酺三日,又大宴群臣,赐帛各有差 。三月,唐太宗驾幸九成宫,九月丁丑,李承乾来朝 。同年,李承乾召诸硕德集弘文馆讲义,又念及“皇帝为寡人造寺,广召名德”一事,特意请了普光寺高僧释道岳前来,甚为礼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