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为干掉恭亲王做的此件事够被后世骂几千年

恭亲王奕訢是晚清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他曾权倾朝野,主宰着国家的命运,也曾大起大落,被排除在权力中枢之外 。奕訢的发迹和没落都和一个人紧紧联系在一起,这个人就是慈禧太后 。
1861年,咸丰帝死后,慈禧联手恭亲王奕訢干掉了八大辅臣,确立了“太后垂帘,亲王辅政”的政治格局,史称“辛酉政变” 。通过辛酉政变,慈禧和恭亲王奕訢掌控了军政大权,成了清朝实际上的主人 。这时的慈禧和奕訢是盟友、是利益共同体 。这一年,慈禧26岁,奕訢28岁 。
网络配图
慈禧与奕訢就这样“相亲相爱”地过了20多年时光,直到慈禧从年轻少妇变成了半老徐娘 。但是岁月改变的不仅是慈禧的年龄和容貌,还有她的权力和野心 。随着慈禧坐稳江山,她已不再需要奕訢,奕訢不再是她的伙伴,反而成了她独揽大权的绊脚石和拦路虎 。
网络配图
1884年,法国入侵清朝属国越南 。对于此事,朝廷内分成了主战和主和两大派系,奕訢与李鸿章都是主和派 。分析当时的情况,主和确实是更合理,因为清廷的实力根本无法与法国抗衡,这是明摆着的,更何况越南这个属国早就与清朝离心离德了 。但是,慈禧最终做出的决定却是:出兵越南 。
战果可想而知,清军节节溃败 。就在此时,慈禧以中法战争战局不利为由,将以奕訢为首的军机处全班成员统统罢黜,逐出权力中枢,这就是对晚清历史格局有着重大影响的“甲申易枢” 。
网络配图
这下答案揭晓了,慈禧之所以做了出兵援越的决定,并非是她认为此战可胜,恰恰相反,她要的就是兵败而归,因为她需要一个“正当理由”扳倒奕訢 。甲申易枢后,奕訢一派被排除在权力中枢之外,取而代之的是醇党集团 。醇党集团的奕劻、奕譞、世铎的行政能力远不如奕訢,所以时人把这次中枢机构的大换班比喻为:易中枢以驽马,代芦服以柴胡 。也就是以次替好 。醇党集团处处都不及奕訢集团,但是有一点,听话,这就是慈禧想要的 。
【慈禧为干掉恭亲王做的此件事够被后世骂几千年】慈禧借甲申易枢成功打压了奕訢,获得了不受制约、至高无上的权力,这一次她又是赢家 。可是,为了一己私欲,慈禧竟不惜牺牲无辜的军士生命,让他们越南涉险,客死他乡,这真的值得吗?况且当时的清朝国力衰微、军队疲敝,这次中法战争无疑是加速了清朝走向灭亡的脚步 。慈禧为了夺权还真是无所不用其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