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赵国史上的9大名将,廉颇仅排第二

作为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在中国古代史上还是留下了非常光彩的一页 。它的存在时间从公元前403年独立成国到公元前222年被秦国灭国,期间共计大约181年的时间 。在这近两个世纪的历史中,赵国也是人才辈出,名将也特别多,(不过此处所指的名将并非都是正面的褒扬之名将 。)约有9位比较有名的 。今天“说历史的女人”就和各位小伙伴一起来看一下这9大名将都是谁 。
第九:落幕将领——颜聚 。
颜聚是赵国的将领,但是他在史书上的战绩记载只有一次,而且关于他本人的记载更是少之又少 。不过根据跟他有关的两处资料来看,说明他应该在赵国的将领中还是比较突出的 。第一处记载说是秦军不能前进,秦军统帅王翦就使用反间计,让赵国赵王换帅,换掉的人是名将李牧和司马尚,而代替的两人之一竟然是颜聚 。照此说来,颜聚到底将才如何不得而知,至少应该还是很有威望的 。第二处记载是颜聚来到前线接管了李牧等的兵马,但是颜聚取得的成绩是黯然的,此处有一个疑点,那就是王翦太厉害,倘若换一个稍微差点的将领,或许颜聚也能有所表现 。但是很遗憾,他遇上的是王翦,所以最终兵败被俘,成了赵国的落幕将领 。
第八:落幕被杀将领——赵葱 。
赵葱跟颜聚是同时替代李牧和司马尚的,不过赵葱是排在颜聚之前,应该是主帅,替代的位置是李牧的位置 。在史书上关于赵葱的记载也很少,他作为赵国的候补将领,一到前台就挂了 。对手王翦太强,急攻,赵葱根本没有时间进行熟悉前线部队,就被王翦统帅的秦军攻破 。赵葱战死 。单纯看这个结局,至少说明赵葱还是具有一个武将的品格,因为他没有选择做降将或俘虏之类的 。
赵葱
第七:最具争议的赵国将领——赵括 。
我们今天的人说起历史上的将领,总会拿其中两个人做对比,那就是三国的马谡和赵国的赵括 。因为大多数人都认为这两人很像,认为他们俩都擅长纸上谈兵 。但是实际上,都略有误解,因为与历史记载都略有不符合 。至少这两人不是纯粹的纸上谈兵的笨蛋,马谡不是,赵括其实更不是 。
赵括的父亲很厉害,是名将赵奢 。赵括跟以上二位一样,也是候补替代将领,不过赵括替代的是廉颇 。然后赵括来到前线后,他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改变廉颇的防守战略,改为主动出击,最终导致了史上非常有名的长平之战 。那么这个结果真的完全是赵括之错吗?其实这个需要客观来看,首先,赵括接受赵王的任命,那么其中就有潜台词,那就是赵王已经无法忍受廉颇的防守战略;其次,秦军堵在门口,赵国数十万大军常年耗在前线做防守,加上灾荒,国家的土地荒芜,在严重缺乏劳动力的情况下,赵国的粮草补给都出现了问题 。所以,对于赵国而言,最渴望的结果是速战速决赶跑秦军 。
在这样一种君王之命和家国实际情况的双方面因素之下,赵括只能选择主动出击 。赵括应该是具有一个优秀将领的潜质的,但是很可惜,他还没有长大,锻炼成材,就遇上了秦国名将白起 。白起的战场经验和军事天才在整个历史上都是排在前列的,所以赵括之败一点也没悬念,也一点都不意外 。但是若因此天天批判赵括纸上谈兵其实是片面的,试想换个将领,估计结果还是一样 。
第六:赵国大将——扈辄 。
扈辄作为赵国的一员重要将领,因为史载很少,所以难以引起人们的关注 。他早年曾经潜心学习儒学,后来主要作为廉颇的部将到各处征战 。根据他在兵败战死时死亡的士兵数量高达近十万之众,可见他的军事级别和权力还是相当大的 。不过作为一员大将,生为家国建立功勋,死则马革裹尸,也不枉此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