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剃发易服令中为什么和尚和道士是例外原因是什么( 二 )


关于第二点,皇太极在崇德元年就对大臣们阐述过如此的忧虑,皇太极“恐后世子孙忘旧制,废骑射以效汉人俗,故常切此虑耳 。”由此可见,皇太极在入关之前可能就已经有此想法,而多尔衮等入关之后执行的政策不过是皇太极政策的延续 。
04 所谓“十从十不从”
在清初的“剃发易服”运动中,也发生了很多汉人对清朝统治者的反抗行动,虽然最终未能阻止“剃发易服”的推行,但是也让清朝统治者做出了一些妥协和让步,比如著名的“十从十不从” 。
男从女不从;生从死不从;阳从阴不从;官从隶不从;老从少不从;儒从而释道不从;娼从而优伶不从;仕宦从婚姻不从;国号从官号不从;役税从文字语言不从 。
其意义都不难理解,但是其中有一条最受大家关注,即“儒从而释道不从”,普通汉人必须遵从清朝的“剃发易服”,那么和尚(释)和道士(道)需不需要“剃发易服”呢?按照上述“十从十不从”的说法是不需要,但是“十从十不从”是否真实可信呢?
相传,“十从十不从”是由明朝大臣金之俊在投降清朝后提出,但是这种说法并没有见诸于正式命令和文字记载之中,既没有在多尔衮和清朝正式颁发的“剃发易服令”中出现类似的文字,甚至在《清史稿》金之俊的列传中也并没有提及此事,如果此事属实的话,如此有影响力的建议必定会在金之俊这个不太著名的人物传记中大书一笔,然而并没有,所以此事存疑 。
【清初剃发易服令中为什么和尚和道士是例外原因是什么】然而,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是在民间却基本照此执行的,对于普通汉人男性,必须严格执行剃发易服,但是汉族女性在大婚、入殓时确实可以穿着明朝服饰,官府中的衙役的服饰也类似于明朝服饰,优伶(戏子)们在舞台上表演戏曲时也多着汉服 。
至于僧道们,确实也并未有剃发易服,僧人无需留辫子,道士也照旧束发 。僧人继续着百衲衣,道士依旧穿着道袍,而道袍则类似于明朝的汉族传统服饰,而且因为明朝尊崇道教,明朝的汉服受道袍影响很大,但是道士也并未因此被限制穿着道袍 。但是,此举是否真的是因为“十从十不从”,则不得知 。
僧人百衲衣